【广应科调研纪实】德庆县行:探索乡村振兴路,共绘产学研新篇

发布日期:2024-12-27

为践行国家和广东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学习乡村振兴先进发展经验,了解兄弟院校发展建设情况。2024年12月25日,科研处组织调研团到肇庆市德庆县开展实地调研活动。此次调研由执行校长张光宇带队,科研处处长、学科建设办公室主任陈学年,党委宣传部部长李帆,教务处副处长肖伟才,团委书记郭振,发展规划处处长、院校研究中心主任刘欣,学校“百千万工程”建设顾问龙镇辉教授,创新创业学院院长荀海鹏, 外国语学院院长、党委书记邓隽,文学与传媒学院院长赵金钟,美术创意学院院长贺锋林,音乐学院副院长查甫尧等参加调研。

第一站 肇庆市德庆县双华食品厂

调研团首先参观了双华食品厂,受到党的二十大代表、双华食品厂党支部书记、董事长梁碧华的热情接待,带领调研团参观了展厅热销的纯手工制作“0”添加农产品以及党员活动室,详细介绍了抖音电商运营的服务模式、成功案例、历年取得的成绩以及未来发展的计划等,并和我校达成了产学研合作的初步意向。

双华食品厂采用“工厂+基地+扶贫户”的经营模式,拓展种植基地,带动贫困户种植豆角、芥菜等。8年来带动了周边1000多名农民就业,产业链覆盖肇庆市封开县、德庆县和高要区,联动发展蔬菜加工产业,让“德庆醡”这个乡间小菜摆上了国际餐桌,也为乡亲们打开了脱贫致富之门。

第二站 德庆县助农服务综合平台与仲恺科技创新研究院

德庆县助农服务综合平台位于官圩镇,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创新性举措,是现代化、多功能现代化、多功能、复合型的助农服务综合体,具有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为农服务功能,为农民及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生产、技术供销、信用等全方位、全过程服务。楼下为农产品展厅,楼上为仲恺科技创新研究院,是仲恺农学院控股的新型研发机构,作为校地合作的创新载体,德庆仲恺科技创新研究院在服务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绿色发展的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研究院已经成为德庆县农业产业技术创新高地、高新技术服务推广基地、科技人员和企业自主创新载体以及农业技术人才培训中心。

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研究院为德庆县的农业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当地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增收渠道。2023年8月27日,经中国科协批复,德庆仲恺研究院被评为“中国农技协广东德庆南药科技小院”,成为肇庆市首个国家级科技小院。

调研团到访德庆县助农服务综合平台和仲恺科技创新研究院,受到仲恺科技创新研究院郭丽华老师热情接待。调研团队先后参观了产品展销区、德庆县网络文明素养实践教育基地(乡村人才创业孵化基地)、农村电商产业园等、仲恺科技创新研究院等。深入了解了助农服务平台以功能拓展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助力德庆乡村振兴的一片三区九基地的总规划,对德庆的规划发展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第三站 广东东璞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调研团到访广东东璞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受到副总经理梁盛光热情接待。在陈慧人大工作室,观看了全国人大代表陈慧总经理和他父亲艰苦创业纪录片,被他们的创业故事深深感动,成为青年励志创业的典范。调研团队深入考察了解这家农业龙头企业大力发展德庆贡柑种植、加工销售、带动促进周边农户增收的经验做法,参观了柑橘分选包装车间、生态共感种植园、电商直播孵化培训基地,对东璞生态农业的生态有机种植纷纷点赞。双方进行了友好的交谈,期待未来有更多的产学研合作。

第四站 金林水乡

金林水乡,这座隐藏在肇庆市德庆县官圩镇的古村落,拥有一千七百多年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建成诗歌广场,被评为中国美丽乡村。调研团来到广东省“百千万工程”中的典型案例——德庆金林水乡进行实地考察。深入金林水乡的农耕示范区、民间作坊以及建筑古文化观赏区,亲身体会岭南水乡的宁静与淳朴,挖掘蕴藏在村落里的文化底蕴和人文脉络。经过对金林水乡的深入探询,调研团预见到,依托“百千万工程”,金林水乡将进一步挖掘其悠久的历史与文化传承。通过文化与多产业的融合,金林水乡有望焕发新生,在乡村振兴中发挥更加关键的作用,展现乡村文化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篇章。

第五站 德庆学宫

德庆学宫作为岭南乃至中国南方现存最古老的孔庙,始建于宋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它是中国古代儒家文化在岭南地区的重要传播中心,也是研究中国古代建筑史、教育史和儒家文化的重要实物资料。此外,德庆学宫还承载着当地人民对儒家文化的敬仰和传承,是当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执行校长张光宇调研团队来到德庆学宫,探寻这座古老学府背后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助力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以本次社会实践为契机,继续在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路上砥砺前行,为保护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贡献青春力量。

第六站 广东亚视演艺职业学院

12月25日下午,我校执行校长张光宇、职能部门负责人、二级学院等相关负责同志赴广东亚视演艺职业学院走访调研并召开座谈会。广东亚视演艺职业学院副董事长、名誉校长贾益民、校长丁孝智,党委书记、督导专员谭冠中,执行校长江旭东,以及影视学院、音乐舞蹈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国际交流学院、发展规划处、科技处、团委、教务处等负责人参加座谈会。

校长丁孝智在致辞中欢迎张光宇一行的到来,并概述了广演的总体情况。他指出,广演自迁址德庆后,各项事业均取得显著成效。学校积极推行“1+4”综合育人模式改革,致力于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近三年来,广演师资队伍大幅增强,学校逐步走向正轨,产教融合不断深化,高质量发展势头强劲。广应科办学实力强劲,本科教育、人才培养及产教融合方面成果显著,成功经验值得广演借鉴。他期望广应科能在提升办学水平、教育教学改革及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向广演分享宝贵经验,两校能加强沟通与合作,相互学习,共同推动双方教育事业的发展,实现互利共赢。

广演执行校长江旭东介绍了学校产教融合情况。“十四五”以来,学校通过深入走访企业、共建实习实训基地、推行订单班的培养模式等途径,深化产教融合,与企业共建了多个产业学院。他表示,广演将借鉴广应科等兄弟院校的经验,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不断探索新的合作模式与路径,推动产教融合向纵深发展。

广应科执行校长张光宇高度评价广演的办学成效,并介绍了广应科的建设发展情况。认为:两校转设和发展历程有许多相似之处,排除万难,砥砺前行,逐步转向内涵发展,重视学科建设和产学研融合发展,广应科的传媒、美术、音乐等专业,与广演专业建设高度契合,具有合作前景。张校长认为,本次交流会为两校深度合作奠定良好基础,期待在3+2专升本办学方面深入研讨合作,加快推进落实,实现资源互补,共同发展。

座谈交流环节,科研处、创业学院、乡村产业学院等有关职能部门分别就学校学科建设、产学研合作、科技园建设、产业学院建设、文化交流合作等问题进行了广泛交流。大家一致认为两校应多加强联系与合作,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此次调研不仅是一次对德庆县农业、文化、教育等领域的全面探索,见证了德庆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和岭南文化的独特魅力,更是一次产学研合作新机遇的发掘之旅。调研团成员纷纷表示,通过本次调研活动,开阔了视野,拓展了学校内涵发展思路,为学校未来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发展提供了许多宝贵经验和启示。

展望未来,广州应用科技学院将继续秉持创新驱动发展的理念,立足区域经济发展,加强与地方政府和企业、兄弟院校的合作,加强与地方政府和企业的合作,共同推动产学研融合的新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德庆县简介

德庆县位于广东省肇庆市,是广东省历史文化名城,以龙母文化和儒家文化著称。全县总面积2002.8平方千米,下辖12个镇、1个街道,人口约41万。德庆县自然资源丰富,生态旅游资源丰富,拥有多个森林公园和湿地公园,是粤港澳大湾区连接大西南的重要节点。德庆县积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推动特色农业产业化,如贡柑、南药产业等,并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乡村旅游等,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德庆县荣获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等称号,成为乡村振兴战略调研联系点和国家级农村改革试验区。

广东亚视演艺职业学院

广东亚视演艺职业学院成立于2000年,是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的全日制普通专科职业高校。学院由孙彦军(国家一级演员)联合创办于东莞,2021年股东变更后从东莞搬迁至德庆,校园现占地面积超1000亩,建筑面积达37.97万平方米。拥有295间实验实训室和价值9516.29万元的教学设备,与170余家企业合作建立实习基地。图书馆藏书丰富,纸质图书76.1万册,电子图书35万册。学院以艺术传媒专业为特色,下设9个二级学院,开设35个专业,重点建设5个高水平专业群,全日制在校生超11000人。毕业生就业率保持高水平,培养质量和社会认可度高,致力于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文化艺术和传媒产业贡献力量。

双华食品厂 梁碧华

梁碧华,作为党的二十大代表,广东省肇庆市德庆县双华食品厂党支部书记、董事长,荣获中国优秀农民工和广东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她不仅是农村基层一线的党代表,也是乡村振兴的带头人。2016年,梁碧华回家乡诰赠村创立双华食品厂,通过“工厂+基地+扶贫户”的模式,拓展种植基地,带动贫困户种植豆角、芥菜等,7年来帮助1000多名农民就业,推动肇庆市封开县、德庆县和高要区蔬菜加工产业联动发展。她成功将“德庆醡”这一地方小菜摆上国际餐桌,为乡亲们打开了脱贫致富之门。她的事迹和成功经验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可借鉴的乡村振兴模式,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引领作用,为乡村发展注入新活力,推动了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广东东璞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陈慧

陈慧,被誉为“贡柑妹妹”,是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乡村振兴先进工作者、广东省农产品“12221”市场体系建设推广先锋。她放弃城市生活,从中山大学毕业后投身德庆县农业,成为东璞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的领导者。陈慧以科技创新推动贡柑产业,帮助果农复种,提升产品品质,使德庆贡柑走向国际。她建立示范基地,创新营销模式,如“云养橘”,增强消费者参与感,提升品牌价值。陈慧还拓展贡柑深加工,促进产业融合,打造农文旅模式。在团县委支持下,她建立电商直播基地,培养新农人,推动农副产品网络化,助力农民增收,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致力于以科技和创新推动农业发展,为实现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

请选择
暂无数据
地址:肇庆校区:广东省肇庆市鼎湖区莲花镇丰乐路20号。广州校区: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朱村街朱村大道东432号。学校联系电话:020-82850018。微信公众号:广应科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