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会议 | 我校成功举办全国高校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发展研讨会

发布日期:2024-12-31

为适应我国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新形势、新发展需求,深入贯彻教育部人工智能赋能教育行动,聚焦人工智能推动教与学融合应用,推动大模型从课堂走向应用,发展新质生产力。我校于2024年12月27日至29日成功举办了一场盛大的全国高校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发展学术研讨会。本次研讨会由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在线教育专业委员会主办,广州应用科技学院计算机学院承办,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协办。来自清华大学、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山大学等40多所高校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人工智能赋能教育的新机遇、新挑战与新发展。通过主题报告、圆桌会议、交流研讨等多种形式,展开了深入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探讨。我校执行校长张光宇、常务副校长吴舸、科研处处长陈学年、发展规划处处长刘欣、教务处副处长耿晓慧以及相关学院院长教师近200人参加了会议。

广州应用科技学院常务副校长吴舸首先对各位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他表示,将人工智能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不仅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趋势,更是应对未来社会挑战、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战略选择。本次会议以“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发展”为主题,与广州应用科技学院致力于探索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的努力不谋而合。希望通过此次会议深化交流合作,推动教育创新与发展、促进教育资源共享与交流、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共同开创人工智能与教育融合发展的新篇章。

随后,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副会长、在线教育专业委员主任、清华大学教授郑莉,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高教行业总监许振华分别致辞。郑莉教授强调了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深远影响,而许振华总监则分享了科大讯飞在推动人工智能教育应用方面的实践经验和未来展望。两位嘉宾的致辞不仅为大会增添了学术深度,也为与会者提供了行业洞见,激发了大家对人工智能赋能教育的深入思考。

开幕式后,专家报告会由广州应用科技学院计算机学院副院长马利教授主持。专家们围绕“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发展”分别进行了主题报告。

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西安交通大学桂小林教授作题为《人工智能赋能的大学计算机通识教育》的报告。报告回顾了大学计算机通识教育改革发展的主要历程,基于不同专业领域对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需求,深入探讨了构建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大学计算机通识教育新体系、新模式、新形态,分析了人工智能通识教材建设的思路和方案。

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副会长、清华大学郑莉教授作《新质生产力推动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报告。报告分享了其基于在线课程的混合式教学研究与实践的多年经验,阐述了新质生产力发展与人才培养的双向作用,表示要充分发挥在线课程与实践教学资源的作用,使用AI技术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

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南京大学金莹教授以《人工智能通识课程体系构建探索与实践》为题,提出了由ChatGPT引发的教育转型和教学改革,促使教育从知识本位向技能本位转变。分享了“1+X+Y”三个层次“人工智能通识核心课程体系”的构建经验,旨在为学生提供全面而深入的人工智能教育。

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广州应用科技学院计算机学院院长黄卫祖教授以《人工智能赋能课程教学》为题作报告。探讨了人工智能技术在高等教育课程教学中的创新应用及其所带来的深远影响,强调在人工智能赋能的智慧课堂更要注重课程设计,突出课程内容的时效性与前沿性和教学方法的创新性。

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理事、南开大学王恺教授作《AI挑战下的教育新理念与教学新方法——以天津市级AI通识必修课“人工智能与创新”为例》的报告,报告以AI等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对当下教育教学提出的新挑战等问题引入,提出了以培养学生问题逻辑认知模式为核心目标的成果导向教育法(POT-OBE)和以培养学生认知提升为目标的“5E”教学范式。同时分享了天津市AI通识必修课“人工智能与创新”建设情况和教学建议。

科大讯飞产教融合研究院院长孙辉以《人工智能赋能工程教育改革》为题,深入探讨了当前教育领域面临AI变革带来的挑战,提出从传统“知识逻辑”转向“问题逻辑”的认知模式,并提出以提升认知能力为目标的5E教学范式及“人工智能与创新”课程,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学会运用AI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会长、教育部高等学校动画与数字媒体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中国传媒大学黄心渊教授作题为《技术驱动下的数字媒体创新人才培养》的报告。报告在介绍数字媒体发展历程的基础上,以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例,分享了数字媒体教育教学和应用研究的工作与成果,探讨了在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如何完善课程体系,培养数字媒体创新人才。

本次论坛特设以“人工智能赋能教学与实践”为主题的圆桌对话,从人工智能技术及其行业应用、人工智能赋能在线教育、基于AIGC的教学设计及实施、AI时代的计算机基础课建设与思考、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数字交互和AIGC的行业应用及教育平台等角度全面探讨人工智能为教育带来的机遇与挑战。该环节由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南京大学金莹教授主持。黄心渊教授、桂小林教授、孙辉院长、黄卫祖教授等嘉宾,与来自全国高校的参会老师展开深入交流探讨,现场气氛热烈。

研讨会期间,参会的专家、学者还参观了广应科的党建馆和XR虚拟演播课堂,对我校专业建设给予了充分肯定。多位专家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广应科在人工智能教育领域的探索和创新具有显著的前瞻性和实践成效,为其他高校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启示。

在省内同类高校中,广州应用科技学院率先制定出台了《广州应用科技学院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八新”行动方案》,“方案”明确提出“三百计划”“双十计划”建设目标,力争在“人工智能+”学科、专业、课程、教材、实践基地等一体化建设方面取得一批标志性成果。本次全国高校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发展研讨会的成功举办,不仅展示了广应科在人工智能教育领域的深厚底蕴和创新能力,也为全国高校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一个宝贵的交流平台。广应科将继续秉承“科技赋能教育”的理念,不断探索和实践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为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图片来源:广应科新闻记者团

请选择
暂无数据
地址:肇庆校区:广东省肇庆市鼎湖区莲花镇丰乐路20号。广州校区: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朱村街朱村大道东432号。学校联系电话:020-82850018。微信公众号:广应科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