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2024
在学校董事会和党委的领导下
全校上下携手并进
砥砺前行,实干争先
科研工作亮点纷呈

作为我校高质量发展战略的“三园融合”关键环节和肇庆高鼎端科教创新走廊重点建设项目,科技园于11月20日盛大开工。科研处精心策划开工仪式,并制作宣传片,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极大地提升了学校影响力,产生了广泛的社会效益。科技园总投资13亿元,占地372亩,总建筑面积达33.8万平方米,对标国家大学科技园,规划包括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先进制造中心、文化创意中心、数字经济中心、现代服务中心、国际学术中心及人才公寓七大功能区,科技园将成为我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及科技企业孵化培育的核心平台。通过校企共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联合实验室等形式,促进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助力学校开辟与粤港澳大湾区协同、融合、共生发展的新路径,探索我国民办大学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与区域经济建设及现代产业共赢的有效模式,促进我校内涵发展。
延伸阅读:
央视网报道 打造区域科技创新高地 广州应用科技学院科技园开工

增进学术交流,学术影响力增强

2024年,我校学术交流日趋活跃,我校教师参加国内会议次数增至30余次,国际会议从无到有。2024年12月,我校成功举办全国高校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发展研讨会,来自清华大学、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山大学等40多所高校专家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人工智能教育的新机遇、新挑战与新发展,展示了我校在人工智能教育领域的深厚底蕴和创新能力。法政学院常永华教授受邀参加兰州大学中国政府绩效管理研究中心成立二十周年暨第七届公共绩效治理论坛并做《基于AI+全过程政府绩效评价的思考》研究报告,成为唯一受邀的民办大学代表。学校国防教育成果在第九届中国体育博士高层论坛中获认可,两篇论文被收录,黄东怡副教授应邀作专题报告。
延伸阅读:

我校科研处组织专家团队深入肇庆国家高新区和德庆县等地开展调研活动,与地方政府、企业探讨合作,探索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衔接,积极推动产学合作,助力广东“百千万工程”。
延伸阅读:

科研处积极推进“十五五”规划,知难而上,勇于担当。承担了学校“十五五”规划前期研究课题三项,深入兄弟院校调研,稳步推进十五五规划工作,较好完成了《“十五五”时期学校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推进“三园融合”发展模式研究》《“十五五”时期学校特色优势学科专业集群建设研究》《“十五五”时期学校科技创新和服务能力提升研究》前期研究,明确了十五五“三园融合”“学科建设”“科研工作”发展目标、建设路径和重大举措。
延伸阅读:

我校积极拓展与科技局、肇庆市社科联等地方政府部门的合作关系,通过联学共建等多样化活动深入探讨科技创新、社会科学研究等议题。解决了困扰广应科异地办学申报肇庆市科技项目申报的难题,并积极谋划成立肇庆高鼎端科教创新走廊粤肇联合基金,为学校科研项目申报、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社会科学研究研营造良好环境,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延伸阅读:

我校通过人才引育、外出培训等多种方式强化管理队伍建设初见成效。刘峰在全省高校科技/社科统计培训中荣获“先进个人”荣誉,陈镇林、秦蔚莹参加高校技术经理人培训,获得技术经理人上岗初级资格证书,提升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为我校“三园融合”工程储备人才;为及时解读和传达各级政府有关科技创新方针政策,宣传报道科研前沿和我校科研工作新闻,开通了广应科科研公众号,近半年撰写推文36篇,营造良好科研学术环境。科研处以解决问题为导向、以目标结果为引领,明确岗位责任分工,细化工作任务,制定服务标准,精准对接服务,不断提升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服务能力。
延伸阅读:
我校科研处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服务地方重大需求和提高科研质量为导向,建平台、组队伍、接任务、出成果,持续推进有组织科研,拓展科研平台,培育学术高峰,为学校教育事业和社会经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