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逃课现象的调查与原因分析
冯穗丹 经济系2010级金融学3班
一、背景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社会各界越来越关注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而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教育资源尤其时高等教育资源还十分短缺,能够进入高等学府接受教育,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政策的出台,高校规模迅速扩大,更多学生圆了大学梦。然而,在令人向往的象牙塔中,逃课现象日趋严重,并以多种形式存在,学生绞尽脑汁与老师打逃课游击战。逃课现象的存在不仅阻碍了大学生充分学到有用知识,更成为高校教育和管理工作的一个难点问题,对大学校园逃课现象的治理刻不容缓。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采取最简单的随机抽样,随机抽取60名大学生为调查对象(60名大学生从自己同学和朋友中找,由于工作量比较大只能抽取60名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男女生各30名,包括大一到一大四4个年纪。
2.研究方法。通过收集有关逃课现象的资料,进一步整理成“大学生逃课现象掉问卷差大学生逃课现象调查问卷”电子版。问卷包括11道选择题和1道主观题。
3.回收问卷,整理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三、数据整理分析结果
调查问卷全部回收,没有作废的。
1.大学生逃课的总体情况
根据整理结果来看,从不逃课的学生7人,占调查人数的11.67%,偶尔逃课学生为49人,占调查人数的81.67%,经常逃课的学生为4人,占6.67%。从数据可以看出,有逃课经历的学生有53人,比例达到88.34%。
2.大学生逃课的去向
大学生逃课现象如此严重,他们逃课后主要有以下几个去向:一、逃课去玩,上网、逛街等;二、逃课去学习,自习室、图书馆等;三、逃课去打工,做兼职。
3.大学生逃的课程
距调查问卷数据显示,大学生所逃的课主要是公共课和选修课,而专业课最少,因此,大学生逃课是具有选择性的。
四、大学生逃课的原因
大学生逃课可以归结为三方面的原因。
1.学生自身原因。
(1)组织纪律观念淡薄,学习态度不端正。在中学时为高考而奋斗,压抑太久,进入大学后自由、放松的意识就越来越强烈了,而那种松懈散漫的态度,有时候会不自觉的反映出来。以前,学生没有像在大学里这样自由地支配自己的时间,也没有像这样远离父母
(2)对所学习的知识不感兴趣。在大学生进入大学后在学习专业知识,大学生经常碰到的一个问题是自己所学的并不是自己喜欢的专业,这一情况虽然在少数同学中有突出的表现,胆却成为了逃课的一个重要原因。大学和中学不一样,并不是每一个学生学的知识都是一样,不同的院系、不同的专业所学习的知识是不一样的。再选择专业的时候很多同学是听别人介绍或是填报自己一直向往的专业,但是当真正开始进入专业学习后才发现,和自己想的完全不同,因此便对专业产生了排斥感,从而导致不去上课,或者逃课去学习其他课程。
(3)有些同学想要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他们利用课余时间,通过自学就已经掌握了课程的知识,为了发展自己多方面的兴趣和爱好,开阔视野,便逃课去图书馆阅读群书。
(4)同伴群体的影响。同伴群体也会影响学生学习的态度,大学生逃课是认同他人逃课的做法,会有“别人可以逃课,自己为什么不可以”的想法,认为逃课是正常现象。
2. 课堂教学原因
(1)教师教学水平不高,讲课枯燥乏味。或者照本宣科,让学生埋头抄笔记,思路不清晰,表达欠佳,是学生没有学习的兴趣。再加上教师口音很重,学生不易听懂,影响了他们听课的积极性。
(2)大学是以培养复合人才为主,单一的教学方法已无法满足学生和社会的需求,使学生离课堂越来越远。还有就是就业需要与时俱进的知识和使用知识,而目前有些课堂知识已经不适应时代的发展,从这来看,学生逃课就是在逃避旧知识。
(3)授课安排不合理。有时候信息量太大,有时候信息量太少,几堂课来来去去都系一样的内容,学生觉得是在浪费时间。或者内容偏难,学生很多都听不懂,因此干脆不听。还有就是临时调动课程和调动课室。
(4)考试方法不当。现在大学的考试,一般都以教师在课堂讲授的笔记为考试内容,没有去听课的学生在考试前猛抄或复印同学的笔记,临时抱佛脚也能过关,甚至比认真上课的同学还要高分,这就造成了部分的学生认为听课的价值不大。
3. 教学制度和教学管理方面
(1)“严进宽出”的教学制度。我国的学生想要上大学比较难,要经过高考,中学生为了上好的大学要面对很大的压力,上大学后,毕业很容易,因此会降低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刚好与一些教育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相反,他们采用的是“宽进严出”的教育制度,要上大学并不难,难得是拿到毕业证,这在一定程度上迫使学生去主动学习。
(2)教师对学生的考察不严格。许多教师为了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使学生达到一定的合格率,为了得到学生的好评,采取极其简单的考核方式。从而纵容了学生不认真学习的行为,许多学生认为上不上课无所谓,考试照样通过,从此更加大胆地逃课。
(3)高校对于逃课学生的处罚虽有明文规定,胆却没有具体的措施。点名制只能是指标不治本,学生会选择隐形逃课以应对考勤。
(4)假条造假容易 。“为了确保万无一失,逃课最好要写假条。”这是逃课的同学普遍认同的观点。于是,名目繁多的请假条摆上了讲台。内容丰富、理由充足。
请假条在内容上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为“病魔缠身型”,这类同学长期遭受“病痛”折磨,或“今日不慎染上风寒”,或“昨天不幸触怒病神”,而结果是“卧床不起”;一类为“开门见山型”,直陈逃课原因,如“今日股价暴涨,故请假两节课”云云。假条因制作简便,在学生中颇为流行。而最简单的请假理由是“值班”或是“正在来”。一老师上课点名时,很多同学没到,室友均解释说在“值班”“正在来”。
(5)检查力度不够。有些学生干部在班级考勤中讲私情,为逃课的同学开脱,考勤记录成了一纸空文,使一部分的同学无视班级纪律大胆逃课。
综上所述,大学生逃课的原因很多很复杂,有时候是单方面原因,有时候是多因素影响的。
五、缓解大学生逃课的应对策略
针对大学生逃课的原因,制定出一下几点对策:
1.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
要彻底改变当今大学生逃课的现象,必须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针对目前大学生学习的功利化和工具化倾向,需要巩固学生的专业思想,培养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认同感,只有对专业的认同感增强,才能引发学生对专业课学习的兴趣,进而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的热情,也才能避免学生在大学期间一味地追求考研,而忽略当前专业课的学习的弊病。强调以学习专业课知识为主,把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到当前的专业课学习上,这样才能把学生拉回到专业课堂,也才能改变学生因对专业无兴趣而导致的远离课堂的行为。
2.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学校自身的环境建设对学生的学习及成长有着潜移默化的巨大影响,因此我们要下大力气营造浓郁的学校文化氛围。首先是校园的整体环境建设,学校与其他场所不同,特有的文化积淀和内涵以及文化氛围的形成是经过多年的积累,因此我们应不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使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提高自身的素质。其次是加强班级学风建设和宿舍学风建设,使学生从小环境到大环境都得到教育和熏陶。鼓励学生多看书扩大知识面,提高自身的素质修养和内涵。
3.完善高校的教学改革。
针对当前学生普遍反应的高校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教材体系老化,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教师上课枯燥乏味等诸多问题,逐步完善高校的教学改革,既要考虑专业的知识结构,也应该以学生为本位,及时修改教学计划,调整课程设置,满足学生的需求,同时缩减公共课的教学,突显专业课的地位,提高老师课堂教学质量和讲课吸引力。还可以在大四尽量减少开课数目,为学生考研和就业留下更大的空间等等。通过一系列积极的应对措施,妥善解决学生的逃课问题。
4.加强高校的管理工作。
在加强积极举措的同时,高校管理工作也应相应加强,二者缺一不可。加大对任课老师和辅导员违规行为的处理,增大对学生逃课行为处罚的执行力度,做到明令禁止,有令必行,在执行处罚规定时不能因种种理由和借口而手下留情,强调规范的作用和意义。如此,既有的规范对教师和学生才能有一定的威慑力,否则只是一纸空文,不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增加了问题的严重性。还应该多层次、多方位、多手段加强就业工作的指导和拓展就业渠道,缓解学生的就业压力,解决学生的后顾之忧。
5.克服当前教育体制的弊端。
首先改善“进大学难”的问题,让普遍想上大学的学生进入大学;加大大学毕业的难度,降低毕业率,进行“优胜劣汰”,从而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次改革当前的高校招生制度,以学生需求为导向,给予学生更大的选择专业的空间,避免把学生招到自己认为不理想的专业。
六、总结
大学生逃课的原因不仅在于大学生本身,而且在于教育制度和学校方面。因此,要解决大学生逃课这一问题,需要政府、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指导教师:李妙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