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砚洲岛包公诞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调查报告

发布日期:2024-05-24

引言

四面环江,像一块浮在江中的端砚。这里便是肇庆第一个国家级侨界文化交流基地——砚洲岛。砚洲岛是广东省最大的江心岛,岛上历史、人文、农业、旅游资源丰富。近年来凭借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人文资源,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其中,包公文化作为砚洲岛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元素之一,不仅丰富了当地的文化内涵,也为旅游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然而,在文化资源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过程中,仍存在着诸多问题和挑战。因此,本报告旨在通过深入调查和分析,为砚洲岛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建议。

一、 包公生平和砚洲岛地理位置及历史底蕴

包拯,又称包龙图,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肥东)人,北宋名臣,杰出清官代表。最高职务为礼部尚书

天圣五年(1027年),包拯登进士第。累迁监察御史,曾建议练兵选将、充实边备。嘉祐七年(106年),包拯逝世,年六十四。包拯廉洁公正、敢于替百姓申不平,故有“包公”之名,京师有“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之语。后世将他奉为神明崇拜,由于民间传其黑面形象,亦被称为“包青天”。宋时西江水患频繁,出三榕峡后,分成三支倾泻。其中重要一支是从睦岗经七星岩出水基、鼎湖。每当洪水季节,端州城郊变成泽国。包拯到任后,继前人在城西、城东扩筑西江堤围,与城墙连成一体,把西江河水堵截在城南主河道上。同时,指导民众在城郊开渠、凿池,改造沥湖(今称星湖),排渍水,筑鱼塘,垦荒地,发展农业生产。

附件的视频为我们介绍了砚洲岛独特的地理位置:位于世界著名景区——鼎湖山之南,是广东省最大的江心岛。全岛面积6.32平方公里,离肇庆市区仅18公里,有15路公交车直达码头,交通便利。宣统《高要县志》载:“包公祠有在砚洲沙东者,相传包公掷砚于此——包拯曾在端州(今天的肇庆)任知州,民间相传,在包公乘船离开端州准备回京时,途径羚羊峡突遇狂风骤起,波浪翻腾,无法继续前行。包公感到跷蹊,立即查问随从,原来有老砚匠为感恩包公赠予了一方端砚,包公得知后坚辞不授,立即取出端砚抛到江中,顿时风平浪静,云开日出。”后来,端砚下沉的地方隆起一片陆洲,就是如今的砚洲岛。

包公文化素以清廉为要旨。包拯是贪官污吏的天敌。他秉承“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的信念,虽身居高位,始终廉洁俭朴,以“岁满不持一砚归”的坦荡,以严苛的治家风范和敦厚家风,获得世人信任;身处官场,仍刚正不阿,恪守“明断曲直昭雪冤狱,铁面无私不徇人情,立朝刚毅不畏权贵”的本分,获得民众爱戴。从行事的维度看,所谓言为心声,行为意显。人之言谈举止,待人接物之风格,既显个性,彰性情,展情趣,也是道德修养的体现。

清廉文化与当今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和廉洁文化不谋而合。为了宣传包公身上的清廉我们把清廉文化丰富和发展成了现如今的廉洁文化,中共中央提出了必须站在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高度,把加强廉洁文化建设作为基础性工程抓紧抓实抓好。许多学校都举办了廉洁文化的手抄报展示。

图为城南友谊小学的手抄报展示

除了廉洁文化进校园,我们也要重视包公诞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包公诞民俗活动包括了:岛上居民会用香烛、三牲、水果祭奠包公,珠三角地区的游客也会来这里参加纪念活动。包公诞民俗活动的主要内容有村民贺诞、宣读祭文、包公派福米、公孙策派《弟子规》、包公出巡、祭祀表演等等,极具岭南传统民俗的特举行包公诞不仅仅是传统的民俗活动,更是浩然正气,廉洁奉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体现。大家通过举行包公诞表达了对包公感激崇拜之情也体现了对浩然正气和执法如山的向往。

一、 砚洲岛发展现状及问题

本文以实地考察方式了解当地包公文化特色,揭示砚洲岛发展现状及问题,从文化宣传、旅游开发度两个角度深入分析其对策。

(一) 包公文化缺少年轻人的传承

据实地观察,岛上年轻群体几乎外出打工,多数是中老年人留守在岛,这直接导致了文化薪火难以相传。作为民族传统的优秀传统民俗文化,其要素一般会包括民俗活动的参与人、民俗活动的仪程、民俗活动所依托的物质和事项等要素。因此,当地包公文化传承也会涉及这三方面的问题。活动参与人缺少年轻人群体,老年群体数量逐渐下降。我国2011年2月25日通过的《非物资文化遗产保护法》在第四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传播”中,第二十八条规定:“国家鼓励和支持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传承、传播。”并确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的资格认定制度,明确其义务,首要的一条便是“开展传承活动,培养后继人才”。这种传承人资格以人为格认定制度,能够有效的保护一些技术型,且濒临消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但对于民俗文化而言,仅仅靠少数传承人是远远不够的。民俗尤其是节日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一个很大的不同,那就是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参与者不是某一两个人,而是涉及到广大的地域乃至全国范围内的大众。

(二)宣传力度不足

砚洲岛作为肇庆的重要旅游景点,其知名度却远不及其他景点。调查结果显示百分之四十六的大学生不了解肇庆砚洲岛包公文化,从这一方面看,肇庆政府对砚洲岛包公文化旅游宣传并不到位,且景点内缺乏专人讲解包公祠等景点故事,使游客无法深入了解砚洲岛的文化内涵。砚洲岛宣传途径以发布微信公众号文章为主,但官方途径介绍宣传砚洲岛较为笼统,缺乏互联网新意,旅宣方式又相对乏味,难吸引有不同需求的游客。非官方的宣传主要通过小红书或其他社交软件应用分享图文,影响力较小,难以凸显砚洲岛特色,对于珠三角地区及周边城市受众的吸引力不足,严重阻碍了砚洲岛文旅产业融合发展。

综上所述,要将包公文化与砚洲岛生态旅游资源有效结合起来,积极推动包公文化与生态旅游、乡村旅游资源的有效整合,使文化与旅游相互促进、相互发展,形成良好的文化生态。

二、 砚洲岛旅游发展路径优化

砚洲岛拥有独特的包公文化资源,这为其旅游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机遇。根据《肇庆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事业和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坚持文化为魂,旅游为体,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不断优化旅游发展环境”是广东奋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重要路线。为了优化砚洲岛的旅游发展路径我们主要从两方面进行:

(一)加大宣传包公文化力度:

1、宣传包公文化可以吸引对历史文化感兴趣的游客,增加砚洲岛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2、通过各种渠道和媒体加大宣传力度,如社交媒体、旅游网站、文化节目等,提高包公文化在公众中的认知度。

3、可以举办各类文化交流活动,比如砚洲岛文化旅游节、青年论坛等,吸引年轻人参与并了解砚洲岛的文化魅力,提升砚洲岛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4、砚洲岛可以精心打造了一系列独具匠心的包公文化周边商品,旨在让游客们深入体验包公的正义精神与传奇故事。例如:明信片、冰激凌、主题商店等。

5、对包公楼可安排讲解员对景点故事讲解,使游客更好地了解砚洲岛的特色文化,实现乡村优秀文化传播。

(二)政府提供资金,鼓励年轻人传承包公文化,促进包公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

1、年轻人是文化传承和创新的重要力量,可以践行文化产业支持政策:鼓励年轻人挖掘和传承砚洲岛的文化资源,对于在砚洲岛开展文化创意、旅游策划等项目的年轻人,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和项目推广支持。

2、促进包公文化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可以开发具有特色的旅游产品,丰富旅游体验,提升旅游产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综上所述,为了优化砚洲岛的旅游发展路径,应该同时注重包公文化的传承和宣传,以及与旅游产业的融合。通过这些,游客在游览过程中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包公的历史故事和文化内涵,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同时也为砚洲岛的旅游业注入新的活力和机遇。

三、 结论

就此次对于包公文化对砚洲岛当地旅游发展影响的调研。我组有以下结论。

包公出任端州知府,给予了端州大部分即砚洲岛地区,深厚的文化影响。其公正廉明的行事作风,崇尚学习的思想。造就了砚洲岛人民崇尚公正,勤奋好学的精神品质。

包公文化拥有深厚的历史底蕴,但受客观地理位置与经济因素影响,砚洲岛无法留住或吸引年轻人在当地发展。使得包公文化的继承与发扬之路受阻。

包公文化作为优秀传统文化,急需继承与发展。现文旅产业的蓬勃发展给予了砚洲岛一条可行之路。发展包公文化旅游产业,从而吸引更多年轻人上岛发展,可为砚洲岛包公文化,解决因砚洲岛客观经济问题导致的,包公文化继承与发展受阻问题。


初审:蔡湘楠、戴碧妍

复审:乔景璇

终审:李妙芝



微信公众号
地址:广州校区: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朱村街朱村大道东432号 ; 肇庆校区:广东省肇庆市鼎湖区莲花镇丰乐路20号 电话:020-82856988 招生专线:020-82856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