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秋季的清新氛围与枫叶的绚烂色彩交织中,汉语言文学专业拉开了实践教学周的帷幕。这既是学习与体验的契机,更是思维和创作相互交融的过程,彰显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教育理念。同学们将借助写作与探索,深入文学世界,挖掘其与现实的关联。不仅如此,实践周还将引入 AI 技术,探寻文学创作与科技融合的可能性,这无疑是学生在实践中成长、开拓未来文学新境界的重要机遇。各小组纷纷召开实践周动员会议。动员会上,指导老师着重指出,参与实践活动,同学们不但能提升实际操作能力、创新思维以及团队协作能力,而且在 AI 技术的助力下,能够更深入地探索文学作品的创作与分析。
实践出真知,行动铸未来
10月27日晚上,23汉语言(1)班第1组成功举办了实践周动员会。此次会议旨在激发学生的实践热情,明确实践活动的目标和要求,为即将开始的实践周活动做好充分准备。
会议伊始,由本组大组长详细介绍了实践周的具体内容、时间安排、任务分配以及注意事项。强调了实践活动中的安全问题,提醒学生们在实践活动中要时刻注意自身的安全,确保实践活动的顺利进行。同时,指导老师用杜甫的名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引出实践周实践的意义,再用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人生的三个境界表达了对同学的希冀。与此同时也强调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鼓励学生们在实践活动中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共同完成任务。会议最后,指导老师对会议内容进行了总结,再次强调了实践活动的重要性和意义。他鼓励学生们要珍惜这次实践机会,积极参与、勇于实践,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珍惜这次实践机会,积极参与、勇于实践,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会议在热烈而有序的氛围中展开,取得了圆满成功。
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
“驾言各勇往,实践仍精思”。10月28日,陆延凤老师在j3-309教室,召开23级汉语言文学第21小组实践周动员大会。动员大会重点强调了实践的内容、任务、要求,陆老师还特别强调本次实践周的创新点,也就是在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的背景下,我们的写作实践也要跟进时代发展的需要。同学们要学会使用AI技术,让AI技术成为学习的辅助工具。所以,在本次的实践周活动中,同学们可利用AI辅助进行人物访谈的完成,如采访提纲,创意的启发,材料收集的辅助等等。接着陆老师布置小组分组任务,以四人为一组开展实践周的活动,强调组员之间的协作与互助,并就人物散文的选题进行了详细的讲解。最后,陆老师把实践周的成果汇报定在本周的周四早上进行。在本次的动员会上,同学们都进行了交流互鉴,也更好地明确了实践周的任务。
启迪思想,共同成长
10月28日上午,23级汉语言文学第3组实践周动员会议在修齐楼504课室顺利召开。会上,组长郭婉孜讲解了实践周的具体安排及注意事项。随后,徐文泽老师为与会人员阐释了叙事散文(记人)的特点,同学们深受启发。此次实践周动员大会的成功召开,不仅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展示才华、交流学习的平台,也为同学们提供了宝贵的实践机会,在散文写作与人物采访方面更有进一步的思考与认识。
本次实践周活动内容精彩纷呈,涵盖小组讨论、现场访谈、散文创作以及 AI 辅助学习等。学生们将有机会直接参与人物故事的挖掘和记录,运用 AI 工具开展语言分析、文章润色和资料收集,在保证信息准确的同时,提高写作效率与质量。此外,小组合作活动是实践周的一大特色。同学们分组行动,从选题、采访、素材整理直至最终的散文创作,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密切配合、协同完成作品。这一过程既能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又能增进彼此间的沟通理解,强化团队合作意识。
汉语言文学专业实践周的开展,不但是对同学们学习能力的全方位挑战,更是对其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通过此次实践周,希望每位参与者都能在文学的海洋中畅游,找到属于自己的独特表达,同时掌握运用现代科技优化文学创作和研究的新方法。随着 AI 时代的来临,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已朝着高科技与传统文学教育融合的方向迈出了关键步伐。未来,本专业将持续探索和实践更多创新教学模式,为培养适应新时代需求的复合型人才而努力。
文案 | 林泽滨 郑月艳 李翠薇
排版 | 林园 李金潮
初审 | 管金粮 乔景璇
终审 | 胡李柱 金太善 李妙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