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与人文交融的浪潮中,文学与传媒学院于2024年12月20日上午9:30,在图书馆8楼科技馆开启“智启新篇”——AI 赋能·智未来实践周成果展暨开幕仪式,集中展示了新闻学、广告学和汉语言文学实践周的优秀作品。
开幕当日,执行校长张光宇、校党委书记陈光团、校团委书记郭振、学院党委书记、院长赵金钟、党委副书记李妙芝、副院长叶静宜、图书馆馆长陈文澜等领导与众多师生共襄盛举。领导们的到来彰显了学院对本次活动的重视,也给同学们带来了鼓舞。

开展仪式伊始,张光宇校长率先发表重要讲话,他对此次实践周展览予以高度的夸赞,向参与布展的同学们表达了衷心的感谢。步入展览现场,张又川老师、钟远老师和李青老师分别为在场观众进行了细致的讲解,让大家对展览的整体概况和作品内涵有了初步的认识。
在参观过程中,面对AI辅助生成的视频和海报时,张光宇校长敏锐地指出,AI技术为学生的创业与就业提供了新的契机,我们应充分发挥产学研合作的优势,借助AI提升创作能力与效率,拓宽视野。他对莫逸轩老师利用AI生成的校徽赞不绝口,认为其创意十足,为校园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张校长强调,希望未来的实践周能够延续此次的成功经验,全院师生共同参与,将优秀成果传递下去,为学院的发展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陈光团书记在讲话中谈到,AI技术在当今教育领域的的作用日益凸显,此次实践周展览意义非凡,既是AI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的实践探索,也为同学们带来启发与鼓励。他重点关注了展览中所采用的AI工具、AI实际运用的操作流程以及AI能为同学们所提供的具体帮助。他还不忘提醒同学们,要理性对待AI技术,避免过度依赖,在利用AI的同时,不忘锤炼自身的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
陈书记认为AI融入实践,炼人也炼心;而赵金钟院长则聚焦于展览的呈现效果与未来发展。他对学生们的优秀成果尤其是杂志和文创产品的设计称赞不已,并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建议未来杂志主题可以围绕肇庆的地域文化特色展开,打造更具特色的文创产品。同时,赵院长他还强调了AI技术在融媒体创作中的便利性,鼓励未来的实践周尝试更多新颖的展现形式,推动跨界跨专业合作,培养具有综合素养的创新人才。
陈文澜馆长对文创产品设计布置提出了创新思路。她提出,为使文创产品主题更趋多元,可在作品展览区再划分一元、二元、三元区,这样既能丰富产品设计样式,又能方便参观者依据兴趣快速定位心仪区域。此外,她还提议图书馆整合实用AI工具,推出AI资源包供师生免费使用,进一步推动我校在AI应用领域的拓展与深化,为师生的创作实践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此外,老师和学生们也积极反馈。他们对展览中的精美礼品甚是喜爱,认为这些礼品在设计与实用性上都十分贴合当下师生的喜好与需求。鉴于学校当前积极发展直播间的趋势,他们期望能与学校领导进行沟通,提议定制更多特色产品引入直播间进行展示与销售。这样不仅可以进一步推广展览中的优秀成果,也能为学校的直播事业增添更多丰富且有吸引力的内容,为校园文化建设与创新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与可能。
此次“智启新篇”实践周成果展,是文学与传媒学院在AI浪潮中积极探索的有力见证。它不仅展示了同学们在新闻学、广告学和汉语言文学专业领域融合AI技术的创新成果,更体现了学院领导与师生对新兴技术的深度思考与热情拥抱。从张校长的高瞻远瞩,到陈书记的深度剖析,再到赵院长的细致规划以及陈馆长的积极助力,更有师生们的敏锐洞察与热忱建言,各方力量汇聚成推动学院教育教学革新的强大动力。
这一展览将成为学院发展历程中的一座灯塔,照亮学子们在 AI 赋能下的创作之路,引领他们在未来的学术与职业舞台上,以智慧和创意书写更加精彩的篇章,而学院也将持续在 AI 与人文的交融中,培育出适应时代需求、具有创新精神与深厚文化底蕴的优秀人才。
文案丨吴诗娴、关葵
排版丨乔景璇
摄影丨张轶璇、关惠琼、方泽荣
初审丨李诺、罗芷欣、关惠琼
复审丨胡敏华、满鑫、揭璐、乔景璇
终审丨李妙芝、李青、练庆林、王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