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科学有效地提高阅读效率

发布日期:2019-09-04

文章封面

 

提起读书,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感受:好不容易花时间把一本书给读完了,结果很快就把书中的内容忘得一干二净


如果这种事情在你身上经常发生,不要沮丧,因为这很正常,遗忘本身就是一种自然的生理现象。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遗忘其实是大脑过滤信息的一种策略:我们每天都会接触大量信息,当中大部分都没有什么价值,没有必要存储下来,于是,大脑便选择用遗忘的方式,来过滤掉那些它认为不重要的信息。


那么,有没有办法改善这种状态,提高读书时的记忆效率呢?


当然是有的。


事实上,大脑的记忆功能有着属于自己的规律,如果能够理解并好好地利用这些规律,我们就能有效地提高读书效率。

我们先来说一下记忆的分类。


以前我们最常听到的记忆分类法,是把记忆分为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之所以会这样分类,是因为过去的研究者认为,所有的信息最初都会进入短时记忆暂时存储,等到大脑通过复述和整合之后再将它存储到长时记忆中进行巩固,如果在巩固发生之前打断这个复述过程的话,信息很快就会丢失。


然而,最近这些年,研究人员发现,并非所有的记忆都要经历这样一个过程才能成为长时记忆。


  • 有的记忆的确非常短暂,如果不经历复述,就会很快被遗忘,比如一连串毫无意义的数字;


  • 但是有些记忆不需要复述便能存储很久,有时甚至一辈子都不会忘记,比如小时候发生的一些事情。


所以现在基本上不怎么用短时记忆这个词了,而是改用工作记忆


目前更为流行的记忆分类法,是将记忆分为以下三类:

工作记忆 Working Memory 


隐性记忆 Implicit Memory


显性记忆 Explicit Memory   


工作记忆,顾名思义,就是你此时集中注意力工作、学习或者思考时所用到的记忆,它的作用在于保留此时认知过程中需要用到的信息。


工作记忆留存的时间非常短,可能也就30秒左右,这些记忆用完之后不一定都会消失,有的会立马被大脑删除,有的信息则会被存储下来,转换为长时记忆。


当然,长时记忆也有长短之分,有的可能就几天时间,有的可能好几个月或者好几年。(关于影响长时记忆的长短的因素,我们一会儿会说到。)


长时记忆包括隐性记忆和显性记忆

  • 隐性记忆主要是那些动作或步骤的记忆,比如驾驶、游泳或跳舞等技能,它们是通过不断重复练习某种动作而形成的肌肉动作反射


    这类记忆之所以被称为隐形记忆,是因为它们很难用语言去描述,而且在使用这些技能的时候,我们根本不需要去想要怎么做,我们甚至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做到的,因为它们已经被大脑内化成为了一种本能


  • 显性记忆则恰恰相反,它是可以用语言表述出来的,而且我们在使用这类记忆的时候,需要主动去回想。显性记忆又可以进一步分为语义记忆(Semantic memory)和情景记忆(Episodic memory)


    语义记忆指的是那些所有关于事实、物体、概念和词汇的记忆,我们头脑中存储的各种知识就是属于这类记忆。


    情景记忆则是一种自传体式的记忆系统,它包含了我们从日常生活中所能回忆的事件,比如关于过去的一些回忆。

  • 到现在为止,我们已经对记忆的基本规律有所了解了,可是怎样才能把这些认识运用在实践当中呢?


    在我看来,最好的办法就是用思维导图做读书笔记


    做笔记的好处刚才我们已经提到了,它能够帮助我们集中注意力,但为什么一定要用思维导图去做笔记呢?


    一个最为重要的原因在于,书的信息组织方式和和大脑里的信息组织方式存在着结构上的冲突——书是以线性的方式来呈现信息,而大脑则是以发散性的树状结构对信息进行存储。


    我们读的每一本书以及书中的各个章节,都有其内在逻辑结构,但是这种逻辑结构,没有办法通过线性的组织方式很好地呈现出来。


    当我们按照线性结构,一章一节地阅读时,大脑会觉得,我们只不过是输入了一堆彼此之间没有太多关联性的信息,尤其是当我们对这个阅读领域还不太熟悉,而这个阅读过程又被拉得过长的时候于是,大脑就会对这些信息进行随意存储,而不会以某种逻辑关系将它们连接在一起,没有连接,记忆自然不会很牢

  • 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就意识到,用思维导图做笔记的过程,本质上就是一个主动寻找信息之间的关系,把它们逻辑化和结构化的过程。

  • 思维导图笔记最大的作用就在于,能够督促我们在读的过程中通过主动思考,理清书中所有观点和信息之间的关系,然后将这些信息,按照作者的思维逻辑结构,以发散性的树状结构重新组织一遍。


    事实上,从很多年前起,我就一直保持着用思维导图做读书笔记的习惯,这可以说是我有效组织信息的重要工具。


    每次读一本书,我都会先花几天时间快速把书看一遍,了解一下大概内容(一般来说,我选读的书都和我当前在思考的问题有关)。如果我觉得书中内容价值很高,那么我就会用同步做思维导图读书笔记的方式,把书再精读一遍,理清整本书的逻辑结构。


    这样做,不仅能够让我对书中内容有着更为深刻的理解和更为牢固的记忆,而且还有利于知识的回顾和信息的查找,因为有了思维导图之后,我就能随时快速地回顾整本书的核心内容,也能在需要书中某些具体内容时,比如某个理论、某个观点、或者某个实验等等,很方便地查找到。


    正是因为这种阅读习惯,我在过去这些年积累不少思维导图读书笔记,如今,这些笔记已经成为了我最强大的资料库和最佳写作帮手——我在写作的过程中,就会经常回到这些思维导图笔记中去查阅资料。

  • 在这里,我简单分享一下我用思维导图做读书笔记的方法和步骤(我之前使用的思维导图工具,叫做Mindjet MindManager ,现在用的则是一个在线工具叫做幕布 https://mubu.com):


    Step 1 | 记录书的基本信息:作者、出版社、出版时间等,另外简单了解作者背景信息会帮助阅读理解。


    Step 2 | 复制目录内容。


    Step 3 | 按章节阅读,将重点内容提炼出来(最好不要直接拷贝原文, 而是简化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来总结),然后根据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把它们记录在思维导图中。这样,我们就能很清楚地明白这个章节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逻辑。


    Step 4 | 读完书之后,依靠思维导图回忆整本书的内容,如果有模糊的地方,回到书本继阅读,直到整本书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思维导图。


    Step 5 | 把书放入到整体知识结构中(属于哪个方向,哪个主题,后续的阅读计划等)

  • 除了用思维导图做笔记之外,还有一个阅读方式是我非常推崇,也是我自己一直在用的方法,那就是探究式主题阅读


    什么是探究式主题阅读呢?


    简单来说,就是以某个具体问题或话题为中心,然后围绕它进行相关阅读,目的是深入理解这个话题,解答心中的困惑。


    举个例子,假如你对“如何掌控自己的情绪”这个问题很感兴趣,那么你可以先对这个问题进行思考和分解,想想它包含了哪些更具体的问题,比如可以把这个问题再细分为“情绪到底是什么”,“掌控情绪的方法有哪些”,以及“这些方法背后的原理是什么”等等,然后再去索搜相关的书籍或者课程,进行阅读和学习


    研究式主题阅读有两个非常重要的好处。

    • 一方面,它可以激发我们的好奇心,当我们心中有着某个具体的实际问题想要解答时,我们读起书来就会更有兴趣和动力


    • 另一方面,它有助于我们建立起某个领域的知识网络


      任何一个领域都有着属于自己的庞大知识网络,一本书能够覆盖的内容通常是有限的,我们必须多阅读几本,多选择几个角度,才能对这个领域的核心知识及其深层次的内在逻辑有所了解,才有可能在头脑中建立一个初步的知识网络。有了这个知识网络之后,我们对于相关问题的理解和思考也会更为深入。


    当然,在完成了探究式主题阅读之后,如果还能以文章的方式进行输出并分享给其他人,这不仅能够促使我们通过思考把知识进一步内化,还能把阅读变成一件对他人也有价值的事情,让我们从中获得价值感和成就感。

     

     

     

     

     

     

     

     

     

 

 

 

 

请选择
暂无数据
地址:广州市增城区朱村街朱村大道东432号 邮编:511370 电话:020-82850018 招生专线:020-82856988、82856989(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