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脑总是走神怎么办?别犹豫看过来

发布日期:2019-09-04

一个女孩跟我说,她上课走神,看书也走神,脑袋里会想一些乱七八糟的事情。

 

为什么会走神,为什么我写东西的时候,就很少走神?

 

是因为她困吗?但但但…我在精神状态不好的时候写东西,也极难走神的。

 

我想这两者最大的区别在于,前者是输入,后者是输出。

 

输入状态下,脑子一直在思考吗?没有,上课的时候,老师灌输的知识你消化不了,脑子宕机;上课的内容太简单,无聊也会让你宕机;只有处在我们所谓的学习区,才能够保持较高的学习效率。

 

那怎么办呢?

先说第一个,把输入变成输出。

 

上课、看书是输入,怎么输出?难道是让她不看书,去写作吗?当然不是,我们还要在“写作”后加一个“业”字,变成“写作业”----但也不是真的写作业。

 

分情况讲,如果你是上课的时候走神,我可不能建议你去写作业,因为写字需要时间,搞不好会让你错过课堂上的东西。

 

我们要做的事情精巧得多:如果课本有配套作业,请你在课前事先预习作业,知道作业中每一个问题的难点、重点在哪里,上课的时候边听讲,边根据讲课进度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


这样你就会有更多的时间处在思考的状态,而这种状态也会更好的吸收老师所讲的内容。这些内容被你及时的思考、转化,汇聚成那些问题的答案----但是要记住有思路就好,可以记录一些关键词,但是不要细写答案

 

还是那句话,这些东西只是为了促进你的思考,让你更好的吸收课堂内容,不是为了让你在课堂上写作业。

 

提示,看作业量情况,你可以看着要不要额外增加一些,因为老师在一堂课中讲的东西并不能完全辐射到你事先准备的那些题目,这就会导致辐射不到的时间,你脑子又不得到利用了,作业题目是你的思考点,可以多准备一些。

一堂课45分钟的课程,你准备20个题目,老师讲中其中10就是算不错了,别人听课只是听课,而你额外为自己多制造了10次思考机会,蛮不错了。

 

上面说的是上课的情况,下面提一下看书走神了,我们该怎么办。

 

其实做法可以是一样的,比如大学生,你光看书走神,也可以事先准备一些题目再去看,这句话是重点千万不要为了省力就直接拿着题目去看书,而是在看书之前,先对那些题目略有思考再去看书,不然效率大打折扣

 

看的过程也差不多,我们可以根据阅读进度对那些题目进行思考。

 

上面这一条,适合所有的看书学习类型----尤其是那些自行备考的成人考生、那些看理论教材犯困的学生,以及更多自学的同学,我相信这个方法可以帮助大家提神醒脑。

 

最后还有一点,针对学生的。初中到大学,你在自己班上是不是也发现了,其中有少部分的学生总是能够得到老师的关注?

我就是那类学生。我平时活跃,因此各个老师都比较熟悉我,上课也总找我“茬”,提问的时候会惯性找我----你看,这老师总提问我,那我上课也就更得上心了,精神只能更加集中,不然面对提问,回答不出来可丢脸。

 

就比如说高中,老师对我提问的问题总数远超过其他同学,这其实对我的学习产生了良好的督促作用。

 

倒不是说我可爱老师才多给予我关注,前面我说了,是因为我在课堂活跃,这才是关键因素。

 

想想看,如果老师问一个问题,全班没人回答,会不会有老师觉得这很丢面?换作你,你是个当领导的,你提问了,下属都低头没人回答,你自己不也觉得挺尴尬?

 

所以这个时候,我就恰到好处的“出场”了,我会做出回应,日子长了,老师准主意你,不知不觉中给予你特别的关注。

 

所以,看到这一条的家长,请告诉你孩子:上课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不止关乎当下。

第二个,把被动输入变成主动输入。

 

换一种方式输入。大学的时候,上过一门特别无聊的金属课。那老师知道学生的无聊,他建议我们去朗读课本上的内容,困了就读出来,后来还让全班大声朗读。

 

视觉输入换成听觉输入,中小学早自读做的就是这件事嘛,下次你看到理论化的内容,不妨采用中小学早读的那套试一试?

 

其实,不同的人对不同的感觉器官和感知通道有不同的偏爱,导致有些人更喜欢使用听觉的方式吸收信息,有的人则不同,他们更喜欢通过听觉了解世界。

 

比如,我个人不喜欢《三体》的语言风格,读不下去,可确实喜欢书中的想象,怎么办呢?后来有声书拯救了我。

 

比如,我看《人间失格》这本书,为了更能体会到悲观和抑郁,有声书确实帮我实现了这种效果。

 

这证明,采用不同感官吸收信息,效果是不一样的。心理学相关研究也表明,只使用视觉通道,仅能记住材料的25%,只使用视觉通道,能记住材料的15%,试听结合,多通道参与,则能记住材料的65%。

 

最后,还可以用手----随时动手,我初中的一个同学,他成绩挺好的,上课就爱记笔记,我问他都记些啥,结果一看,他记的那些东西课本上都有,我问他你干嘛记这些课本上都有的内容,他说记录的过程可以让他集中注意力。

 

当然,有比他更好的记录方法,我得着重介绍一下,这个方法就是记录关键词:上课或者看书过程中----无论是课堂的学习,还是平时的自学,都可以啊,随手记一些关键词。

 

随手记录关键词的主要作用是维持你的注意力,当然,随后你可以通过关键词会想学过的知识或者看过的内容,这肯定有极大的益处----我有个朋友,他过去什么一年什么事也不干,也不着急挣钱,就辞职在家读了一整年的出,最近才打算重出江湖。

 

我问他阅读过程中最享受的是在哪一刻,他说是在看完每一本书,然后回想书中内容(1),让全书内容融汇(2),再将此书与彼书的内容再次融汇的那一刻(3)。

 

一本书读完,读的过程及时进行重点内容上的关键词勾要,读之后根据这些关键词对整本书的主要思想回顾,记得,第一次回顾可能会有些遗忘,那就要回去在浏览一下----假设一本书你阅读时间10小时,可是回忆过脑的时间可能只需要区区的10~20分钟

 

这是很划算的事情,这位朋友看完一本书之后,会再通过关键词回忆以前看过的那些书,知乎上不是总有人问看过的那些书都忘了怎么办嘛,其实这个方法就可以完美解决他们的困惑,我也不管继续介绍这个方法会不会偏题了,我要把这个方法演绎给大家。

 

课题:以前看的那些书都忘了怎么办之----这里有办法了!

 

实验器材:每一本书重点内容的关键词,回忆表

 

实验思路:为了改变以往我们看书记不住内容的情况,从今往后,你该改变阅读习惯了,这个习惯就是勤记关键词---是不是很简单?很简单。

 

实验方法:看完一本书,根据关键词回忆整本书内容,注意查漏补缺。另外,还要回忆历史阅读书目,这可不是说说而已,回忆表如下:

第一阶段:看第一本书,回忆第一本书,回忆时间20分。

第二阶段:看第二本书,回忆第一、二本,回忆时间10+20分。

第三阶段:看第三本书,回忆第二、三本,回忆时间10+20分。

第四阶段:看第四本,回忆第一、三、四本,回忆时间10+10+20分。

第五阶段:看第五本,回忆第二、四、五本,回忆时间10+10+20分。

第六阶段:看第六本,回忆第三、五、六本,回忆时间10+10+20分。

第七阶段:看第七本,回忆第四、六、七本,回忆时间10+10+20分。

 

----这个回忆表思路借鉴的是杨鹏《17天搞定GRE单词》

 

其中的「回忆时间」只是个概数,实际很多时候根据关键词回忆一本书的精华根本不需要10分钟;在回忆复习阶段,因为几本书的核心思想会在1个小时之内凝聚和碰撞,因此经常会产生意想不到的联想效果,是一场思维盛宴,是充分烧脑的1个小时----这就是为什么我朋友说在这一刻最享受了。

1.对抗走神,你需要专注力练习----来自一位神经系统学家的方法

 

为什么我们的大脑容易走神?神经系统学家Amishi Jha 用了一个比喻,她说,“我们的思维是一位时间旅行大师”,我们的思维通常会频繁地进入时间旅行模式,而且是无意识的。

 

Amishi Jha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走神的对立面是专注”,她的方法就是让走神的人参加专注力训练,训练口诀是“活在当下,充分感受和体验生活中的一点一滴,一分一秒”。

 

具体可以参见她的TED演讲,可以直接去网页搜《如何驯化你走神的大脑》。

 

2.在进入正式学习、工作状态之前,不要沉迷于电子设备。

 

我们也可以认为走神是一种竞争的结果,某个潜在的主题和你当前的主题发生竞争,并且胜出,导致了当前主题的中断。

 

举例说,休息间隙,你以为玩游戏可以放松----可以是可以,但也别玩嗨,因为游戏这个主题可以让你面临的一切活动黯然失色,玩到一半戛然而止,会让你工作的时候还神游游戏的内容,看书学习也心不在焉。

所以,在你准备进入正式学习或工作之前,不光是游戏,连电视剧也不要看。

 

 

 

 

 

请选择
暂无数据
地址:广州市增城区朱村街朱村大道东432号 邮编:511370 电话:020-82850018 招生专线:020-82856988、82856989(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