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与千寻》——认识真正的自己,就能找到回家的路

发布日期:2019-09-04

这是一个孩子救出大人的故事。

 

2001年推出的宫崎骏动画片《千与千寻》,此刻在2019年的中国上映。

 

18年过后,一个10岁小姑娘的异想世界,还是一样的打动人,2019年蓬勃中的中国也许和2001年经济下滑日本其实一样需要这部电影的现世隐喻和童心救赎。

 

片名中“千与千寻”是一个小姑娘的两个名字。这个小姑娘一次,她和父母去郊区玩,中途迷路了,误入了一个神仙的世界。饥肠辘辘的父母,在神仙的街道上看到了很多好吃的食品,于是开始吃了起来,吃着吃着就成了猪,为了拯救自己的父母,千寻踏上了神仙世界的冒险旅程……

 

所有童话的内核无一例外是一个孩童的成长蜕变历程。

 

这个故事也不例外。少女千寻找回父母的过程,正是她和这个既有世界相互融合的成长体验;而另一方面,电影也跟随千寻的脚步,描绘了一幅神灵社会生态图,它隐喻了一整个现代社会的生存法则,让我们在观影过程中与内在的自己有了对望的机会…… 

在神灵的世界里看到了那么多好吃的,为什么千寻不吃,只有爸爸妈妈在吃?


小孩子应该是最“贪吃”的,但是电影中吃得不管不顾的却是成年人?为什么?

 

生活中我总是很羡慕身边的孩子,他们像“永动机”一样,永远在奔跑、嬉闹,不会累,也永远心怀着纯天然的高兴和专注,对万事万物是纯粹的好奇,探索,毫无费力,没有任何企图……

 

东方哲学里说,“道心即童心”。当你彻底融入一个你孩童的体验中时,你会知道什么叫“与天地同在,但此心不留”的哲学境界。这种能量充沛、不觉匮乏的自在体验是童心的真正本质。

 

大人们失去的最重要的东西就是能量“自足”的存在体验。因为一种匮乏感带来的不安,这个世界上放眼望去,都是想要用各种东西填满自己的人:名望、金钱、爱情、认可、信息等。

 

 “吃”在这里是一个极大的隐喻,象征了现代人集体的空虚感。

 

现代人的基本存在状态就是时刻不安,那种状态就是总在到处寻找什么来缓解这种不安,但却总找到错误的东西,结果走向更迷失的境地(成为猪)。

汤婆婆作为这个神仙洗浴中心的最高权力中心,是“吃”得最多、贪欲最强的人,然而她做着清洗人们身体的澡堂生意。在她开的澡堂里,河川主来清洗身体。

 

这是一个巨大的“腐烂神”,正是因为他吃了太多河川垃圾,包括工业垃圾和生活垃圾,还有满满的废水,这些都是人类排放和丢弃的。

 

这里同样是对于人类这个群体贪欲的控诉,我们需要经济发展,就让大自然去承担一切的后果,我们喂大的人类野心,伤害了自然。

 

而“无脸男”为什么无脸?因为没有性别,没有面孔,没有情绪,不知道自己是谁。

 

他疯狂地吃喝享乐,到处吞人,吞金币,填满自己的空虚,让自己变成一个大怪物,那副早已丧失理智的样子确实很可怕。

 

在每个人都能量不足、寻求填补的世界里,千寻的勇敢是唯一的亮色。当满身污浊的河神来到澡堂,所有人都在退却,只有千寻毫不犹豫地冲上去,努力为它冲洗着层层叠叠的泥垢。

勇敢的本质是孩童心的极度善良,是不患得患失的衡量。成年人考虑利弊,孩子无知无畏,她不过是凭着一个孩子的直觉,在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

 

患得患失正是失去力量的象征。

 

孩子的勇敢,是一种隐喻救赎,指代了一条回归自我本心的路径:现代人如果不找到本自能量具足的内源力量, 一味从外界获得填补空虚的物质的话,其结果必然是环境自然和自性的双重失落。

 

身份:忆起,而不是重建

 

“千寻”是这个小女孩的本名。但是当她穿过一个象征“神秘世界”的长长山洞后(象征穿越),她来到了另一个神灵的世界,在这里,她有了工作,也有了一个汤城老板汤婆婆给她的新名字叫——“千”。

 

名字是一种隐喻,一种身份。它决定了一个人对自我的认知,“千”和“千寻”这两个名字分别代表了小女孩的两个自我,“被外界定义的千寻”和“原本的千寻”。

 

影片中,千总在找寻自己的名字,小白龙也是,这是对“我是谁”这个存在命题的隐喻。

 

忘了自己的名字有什么样的后果?就像小白龙一样沦为汤婆婆的奴隶。

 

身心被汤婆婆控制的小白龙,是一个找不到自己真实身份的人,他就像中了魔咒一样,交出了自己的自由,听命于汤婆婆,由于回忆不起来自己的名字,已经找不到回去的路了。

 

这里说到“回忆”,而不是“寻找”,是一种隐喻。

本性的自我,是一直都在心中的。但是因为我们被外在的东西奴役了,所以迷失了本性,佛家说这是一个忆起的过程。

 

回归本性不需要任何外在的东西填满,只需要擦拭掉心灵上的“尘埃”,这些“尘埃”就是情绪、欲望、执着等这些控制你的东西。

 

每个人都有这条回忆起自己是谁的路程,呈现真我就是想起自己内在的自我的样子,允许他们出来。

 

这一点不同于西方。西方的心理学中,说的做最好的自己,是去建构,创造一个更好的自己,或者认为改变自己,改变掉不好的, 剩下好的就是最好的自己了。

 

东方思想则认为人们只是“回忆”起自己的本性,回归本来的自己而已,你此刻所谓的好或不好都是外在标准的定义。本来的你不好不坏,只要允许自己回忆起他来就可以了。更多是“允许,回归”的意思。

 

在成人世界陷入日益深入,一旦“睡过去“,在这个世界上就成了无根的漂浮的人,

当我们“认出”内在真正的自己是谁,才能找到回去的路。

 

 

 

 

请选择
暂无数据
地址:广州市增城区朱村街朱村大道东432号 邮编:511370 电话:020-82850018 招生专线:020-82856988、82856989(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