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创意学院成立于2022年4月,前身经历2002年组建艺术系、2015年12月与新闻专业合并成立艺术与传媒系,到2020年升格建制为艺术与传媒学院,进入肇庆校区后更名为美术创意学院。
有着20年积淀的美术与设计学科(专业),站在学校发展的新起点上,迎来了高质量、快速发展新机遇。学院瞄准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市场变化和人才需求,依托学校的应用型办学定位,紧跟大湾区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有指向性地调整课程,进行新专业的申报。明确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以培养新应用型人才为根本;重在更新教育理念,优化课程结构与内容,实施“OBE理念”的人才培养模式;学院注重艺术氛围的营造与呵护学生的个性发展,积极促进师生走出校门与国内外艺术界、设计产业交流与合作。
积极谋划学院的高质量发展,在“课程负责制”的基础上,全面启动“冲击一流”工程,通过校外高水平专家入校的交流与指导,5个专业的课程全部对标申请条件,找差距、补短板。常态化课程汇报展览,使“艺术馆”新展连连,师生作品在专业平台和专业竞赛中捷报频传、硕果累累。
学院现有专业教师118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12人、讲师15人;共有五个专业分别为美术学、视觉传达设计、产品设计、环境设计、动画。在校生3000余人;教师承担各级科研项目多项,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作品900余篇/幅,作品多次荣获国家级奖项,并出版了一大批专业书籍(艺术类系列画册、教材);在教授团队的带领下,一支以中、青年教师为主体、理论基础扎实、视野开阔、实践能力和教科研能力过硬,发展后劲足、综合素质高的师资队伍已经形成。
学院与同广州画院、青创中心、广州美术馆、四川美术学院、广西艺术学院建立紧密联系,得到教育部美术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和行业专家的肯定与推举,社会影响力大幅提升;2023年招生人数和报到人数居同类学校前列,学生就业渠道主要以中小型企业、报社、电视台、学校、教育机构和行政单位为主,同时,积极激励学生发挥专业优势搭乘互联网平台进行自主创业和考研深造。
师资力量
学院现有专业教师 8 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 12 人、讲师15人,教师均具有博士或硕士学位。这批教师来自美国、英国、意大利、澳大利亚、日本、韩国、港、澳、台和内地的三十多所艺术院校。在资深教授团队的带领下,一支以中青年教师为主体、理论基础扎实、实践科研能力过硬、发展后劲足的师资队伍已经形成。目前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 900 余篇,作品多次荣获国家级奖项,并出版了较多专业类书籍。例如,2023年教师共获得中国教育科学院科研评选活动一等奖1项;2024年5月举行的“广东神美术作品展”我院青年教师作品荣获“金奖”一项、“铜奖”一项;发表省级以上期刊论文 15 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2篇,公开出版教材(著作)3本,获实用新型及外观专利4项。省、市美术家协会美术展览(含入选)6项,2023第15届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校级以上教科研项目5项,省级以上期刊发表论文15篇,其中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篇,公开出版教材(著作)3本,获实用新型及外观专利4项。
宣新明,教授,国家一级美术师,广东省政府参事,广东画院专职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法国表现主义画院副院长,九三学社广东书画院副院长,广州市优秀教师。2019年油画作品《海不扬波》获广东美术作品展优秀奖,2015年油画作品《出海》获巴黎秋季艺术沙龙展唯一最高奖项泰勒大奖,2009年油画作品《捕鱼归来》入选第十一届全国美术作品展,2006年获广州市美术教育奖, 2004年油画作品《渔》获第十届全国美展优秀奖,1998年水彩作品《柴垛上的鱼干》获全国水彩画展银奖。
贺锋林,教授,学院院长、广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硕士生导师,中国皮革制品赛事专家评委、中国装饰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广东分会会员;曾担任广州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数码媒体艺术系主任、公共空间艺术系主任、广州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艺术系主任、大家皮具设计研究院院长。主持省教改项目《产品设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015主持省教改项目《独立学院艺术类专业结构优化对策研究》2008主持花都区科信局项目《皮革皮具生产检测标准制定与应用推广》2019获两项国家产品外形设计专利2019-12。 “包袋设计”作品三次获得中国“真皮标志杯”大赛金奖、两次铜奖。作品“父子图”在《全国美术教师作品展》获三等奖作品“经辩”、“秋艳”入选《百名艺术家西藏写生作品集》,在核心期刊发表30余篇。
范宝龙,教授,中国包联包装教育委员会常务委员,河南省青年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国家人力资源部职业资格鉴定专家,教育部学位中心博士/硕士学位论文评审专家,商务部会展经济研究会展览展示工作委员会专家,广东省社科规划办项目评审专家,广东省工业设计协会职称评审专家,广东省职业技能大赛评委。广州美术学院、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广东工业大学、深圳大学等多所高校职称评审专家,多所高校客座教授。
李英伟,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辽宁美术家协会油画艺术委员会委员。辽宁省人事厅公信部高级职称评委。1988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获学士学位。1997年结业于法国艺术材料大师宾卡斯绘画材料班,1998年结业于列宾美术学院尤里·卡留塔油画研修班。1999年沈阳市"千名艺术家"优秀人才荣誉称号。2015年获得沈阳市拔尖人才。2008年获沈阳大学优秀教师称号,出版编著系统丛书《走进油画一一人物》《走进油画一一风景》《走进油画一一静物》《走进油画一一创作》辽宁美术出版社出版。编著艺术丛书《壁画》 辽宁美术出版社出版。出版高考系统丛书《石膏像》辽宁美术出版社出版 。作品10余次获得辽宁省美术作品展金奖。作品《男人.孩子.童车》第三届中囯油画展精选作品展,优秀奖。作品《百合花》中國美術家協會舉辦的“油畫作品展” ,獲銀獎 。作品 《長城勇士》中國美術家協會舉辦的《紀念九一八畫展》獲銅獎,中國美術館,北京。作品《通向远方的路》入选第八届全国美术作品展,作品美术馆收藏。作品《男人、孩子、秋千》第十屆全囯美朮作品展。廣州美术馆。广州。作品《着色血衣》第二屆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中国美术馆,北京。作品 《候鳥》第二屆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 。北京世紀壇,北京。作品《躍》第六屆全囯体育美展 。中国美术馆,北京。作品《勒勒车》第三届全国粉画水彩画作品展。作品 《鄉间》中國油画写生作品汇展。中國美术馆,北京。 作品多次在台湾,香港及欧洲举办个展和参展。
许边疆,教授,研究方向:视觉传达设计、工艺美术和产品设计。1982年07月毕业于安徽省轻工业专科学校塑料成型专业;1988年06月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现景德镇陶瓷大学)美术系艺术设计专业;1999年09月至2001年07月入读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美术学专业。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曾担任广东省高校美术与设计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
主要成果:在各类专业期刊上发表论文20多篇,公开出版学术专著《中国设计全集第3卷——建筑装饰》(商务印书馆)、《中国少数民族设计全集——壮族卷》《中国少数民族设计全集——京族卷》(人民美术出版社),作品曾多次入选国展省展并获奖。
邓铨,副教授,院党委书记, 广东省优秀民办教师,广州市属高校学生工作先进个人,广东省高校学生工作专业委员会精品项目主持人;海南省设计广东省学生工作优秀团队项目负责人。多次获得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支部书记、优秀教师、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艺术百家》、《艺术教育》、《世界美术》等杂志发表论文20余篇,参与、主持广东省、广州市科研、教研项目6项,完成2009-2014周大福“青年新一代”设计合作彩绘设计负责人;2018-2019陕西西安大唐不夜城春节气氛营造文创设计师;2018陕西延安延川县视觉导向系统设计主创人员;广东省毽球协会徽标设计人;陕西烟草集团党建vi设计人;湖北襄阳关胜古镇展示中心标识标牌设计艺术指导等社会服务。
孙强,美术创意学院教授副教授,教学副院长,广东省青年美术家协会会员,2011年毕业于广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获硕士学位。主持学院教学工作。负责管理常规教学、实践教学、教学研究、学院综合办公室(兼)等工作。负责联系动画系。公开出版专著1部,发表论文近20篇,主持及参研升级课题5项。个人作品多次参加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并多次指导学生参加专业比赛并获奖。
谢梅玲,副教授,广州应用科技学院董事(教师代表),机关三党支部书记,校团委副书记,教学督导,2021年“南粤优秀教师”。广东省工艺美术协会会员。毕业于广州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美术系工艺美术专业,主要从事平面设计方向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参与省级科研项目1项、广州大学校级科研项目1项、院级科研项目4项,公开发表专业论文5篇、艺术作品4件,曾参与《艺术概论》、《开发幼儿想象力》的撰写。
刘婷,副教授,从事高校教学及管理20余年,专业知识丰富,专业发展前沿动态掌握精准。曾参加国家级和省级一系列设计比赛,多媒体设计作品荣获国家级二等奖;指导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曾获广东省“优秀指导老师奖”等省市级奖项多项;荣获校级优秀教师、教学优秀奖、教学成果奖及先进工作者等荣誉多项。具有较强的教科研能力,教科研成果颇丰。曾先后主持省级教科研课题2项,参与省市级教科研项目多项。在《中国教育学刊》、《扬州大学学报》、《艺术教育》、《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大学教育》等重要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其中CSSCI 1篇,北大核心学报1篇,艺术类核心1篇;分别在两个艺术类专业期刊上发表艺术作品10余件。
史云昊,副教授,汉族。本科与研究生就读于东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艺术设计专业,2011年取得硕士学位。2011年7月任职于广州大学松田学院,艺术与传媒系动画专业专任教师。主要讲授课程:动画概论、动画角色设计、无纸动画、动画导演等。主要获奖情况:获得广东省2020课程思政优秀案例,一等奖;获得获得广东省第三批本科高校在线教学优秀案例(课程类),二等奖;指导学生获第十二届“挑战杯”广东大学生创业大赛,金奖;指导学生获第二届中国(开封)国际动漫节“金犀奖”,金奖;指导学生获第五届广东省高校网络媒体展示节主题原创作品征集活动,一等奖。
杨盟,副教授,湖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湖南省女画家协会会员,2007年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美术学院美术学专业,获硕士学位。发表了国家级专业论文、国画作品20余篇,主编专业教材1本,主持科研教学课题2项,个人作品多次参加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并指导学生参加专业比赛共获奖20余项。
谢雪甜,副教授,高级室内设计师,2006年毕业于华南农业大学,获得硕士学位,发表国家级专业论文10余篇,含2篇核心论文,发表设计作品10余件,主编专业教材1部,主持省级课题1项,主要参与省级课题2项,多次获得省级教学奖,并指导学生参加专业比赛共获奖近20项,指导学生完成省级项目2项。
杨晶,副教授,2014年毕业于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美术学专业,获硕士学位。发表了国家级专业论文、油画作品11余篇,出版专著1本,画册1部,主持参与科研课题7项,个人作品参加全国美术作品展览获得荣誉15项。指导学生油画作品参加专业比赛共获奖38项。 指导学生造型基础课程超写实表达作品获奖47项。
朱沐,副教授,2006年06月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美术学专业,获硕士学位,专业方向工笔花鸟画。发表专业论文、国画作品11余篇,主编专业教材1本,主持参与科研、教研课题7项,作品多次参加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并指导学生参加各项专业比赛获奖。
学科与专业优势
重点学科:美术学
美术学专业具有特色明显的学科定位,得到教育部教育委员会专业的肯定,“图像表达”课程对学生的专业性培养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学成果(作品)在国内重要展览、大赛中取得了突出成果;知名艺术家、教育家率领教师团队冲刺“一流专业(课程)”工作正有序进行。
校级重点培育学科:视觉传达设计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定位紧随迅速发展的数字化媒体热点积极落实“服务在地方”,由“静态”到“动态”的视觉传达是教学的重点。研究课题奏响“百千万”工程号角,积极探索“农设计”新领域,致力于不断更新视觉传播理念手段和技术,为教学和社会服务贡献院校力量。
教学科研平台
由博士生导师和资深教育专业、教授担任学科带头人;教授团队、资深媒体人与新锐设计师在教学一线教学;积极开展“工作室”教学。各专业课程设计依托区域支柱产业,通过“项目”促进学习;呵护学生快速成长;积极推荐、支持师生团队参加国家、省、市重要专业竞赛与艺术展演,获奖比例逐年提升。
国际化办学水平
1.由博士生导师和资深教育专业、教授担任学科带头人;教授团队、资深媒体人与新锐设计师在教学一线教学;
2. 积极开展“工作室”教学。各专业课程设计依托区域支柱产业,通过“项目”促进学习;呵护学生快速成长;积极推荐、支持师生团队参加国家、省、市重要专业竞赛与艺术展演,获奖比例逐年提升。
3.学生获取“教师资格证”及“UI设计师”、“动画研发”、“媒体设计师”、“室内设计师”等职业资格证书比例逐年提升。
4.美术学专业在广东省内独立及民办院校中具有较大的影响力,2017年在校友会排名榜中位列广东省第一名。
5.校内有充沛的教学场地、课下工作室和完善的实训设备,以满足各专业学生的实训、实习和创业需求;在江浙、湖南、深圳、广州、西安、梅州、东莞、南海、贵州、广西等地区的有广泛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2016年与索菲亚衣橱、尚品宅配等上市公司签订长期的学生实习协议。2019年与广州漫游科技有限公司共建“漫游教娱产业学院”。
6.毕业生就业率一直在95%以上。
7.通过考研课程教学,拓宽与海内外高校联系,推动学生考取硕士研究生的比率。近年,我院有一批学生先后考取广州美术学院、天津美术学院、南京艺术学院、云南艺术学院、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师范大学、汕头大学、广州大学、河南师范大学、澳门科技大学等国内、国外院校的硕士研究生。
校企合作&实践基地
校内有充沛的教学场地、课下工作室和完善的实训设备,以满足各专业学生的实训、实习和创业需求;在江浙、湖南、深圳、广州、西安、梅州、东莞、南海、贵州、广西等地区的有广泛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2016年至今与索菲亚衣橱、尚品宅配等上市公司签订长期的学生实习协议。2019年与广州漫游科技有限公司共建“漫游教娱产业学院”。现已签订校企合作协议的公司:深圳童话教育管理有限公司、广州市高更教育咨询有限公司、广州古藤动漫科技有限公司、东莞市元一教育咨询有限公司、广东柒彩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广东唐朝文化科技有限公司、广州大拇指语言文化有限公司、格南文化(广州)有限公司、广州摩天轮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等公司。
学科专业实验室
目前肇庆校区建设有专业公用的图形图像实验室3间,视觉图像设计实验室3间,拥有绘画工作室6间,国画工作室7间,造型基础工作室6间;产品设计立体造型实验室1间;设计工作室3间;课下设计工作室2间,原动画实验室1间,影视动画制作实训室1间,学生作品收藏室1间。
此外,第四批实验室建设,今年九月份将投入使用,新增国画工作室2间,苹果iMac设计实验室1间,三维数字化设计实训室1间,西画工作室2间,造型基础工作室2间。
代表性学院活动
2018年至今;在梅州北塘红军小学持续支教6年;
师生作品展、专业课程汇报展做到“一课一展”;
长期举办“校外名师讲座”;
长期有效开展大学生“美育浸润暑期三下乡”,并在2023年获得教育部感谢信;
一年一度《造型基础与教改时代》研讨会、画展按期举行;
师生快闪为祖国庆生视频登上《人民日报》客户端,点击量28.7w;
2021级美术学专业国画2班团支部入选《2022年度全国高校“活力团支部”最具贡献度TOP100榜》。
2023年开始美育浸润结合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长效进行中。
学生(团队)竞赛
荣誉&获奖
美术创意学院依托课程和“课下工作室”积极参与各项活动。例如“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广东省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等一系列国家、省、市和企事业单位以及国际专业组织的各项艺术专业赛事,近三年国家级活动奖项30余项、省级103项、市级、企事业单位赛事300余项,参加国际赛事14个,获奖32项;积极参与政府、单位设计共建工作,获得肇庆市鼎湖区、增城区派潭镇、新塘镇等各地政府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