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专业介绍 > 产品设计专业


产品设计专业


一、专业简介和特色

专业简介:产品设计专业是广州应用科技学院美术创意学院对接工业设计产业集群设计行业,依托设计学专业集群建设的核心专业,于 2011年开始招生,现有在校生规模139人。本专业基于艺术学一级学科、产品设计专业类建设形成,是我校广东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专业特色:本专业围绕区域经济、地域文化、生态文明进行人才培养。本专业建设遵循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基本思路,目前已与多家家企事业单位建立了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并开展了深度的校企合作,形成了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学校和企业两个人才培养渠道,为服务广东经济社会发展,着力培养理想信念坚定、职业素养良好、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突出、具有创新精神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产品设计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职业面向


专业集群名称及其地位

设计学

对接产业集群

工业设计

对应相关行业(代码)

家具制造业21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24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38

对应职业类别(代码)

艺术学科研究人员2-01-15 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作人员6-09-00家用电器器具制造人员6-24-05……

对应的工作岗位(群)

产品设计师、工业设计师、文创产品设计师、家具设计师、玩具设计师、包装设计师、交互设计师、产品经理

对应职业(执业)资格

工业设计师、家具设计师、产品造型设计



三、培养目标

本专业立足粤港澳大湾区,服务产品设计产业,培养有深厚家国情怀、社会责任感、良好职业道德、人文与科学素养和较强团队合作精神,能扎实掌握产品设计专业基础理论知识,设计方法和应用技术,具有产品设计开发、相关生产技术、设计管理、创新创意等工作能力,能够在产品设计领域从事产品设计、设计管理或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等方面的工作,能够服务于粤港澳大湾区工业设计及产品设计需求,服务穗莞深及周边地区地方工业生产制造行业和地方文化旅游产业,达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产品设计应用型人才。
本专业所培养的学生在毕业五年后的目标预期:
目标1.思想素质:具有深厚的家国情怀和人文与科学素养,在工作中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具有强烈的责任感与担当精神;能够展现出良好的人生观、职业观与发展观,成为德才兼修的业内典范。
目标2.专业素养: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在熟练掌握产品设计专业基础知识与工作技能基础上,能综合应用设计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使用计算机工具和现代实验技术,创新性地开展产品造型、功能设计等方面的工作,并成为所在领域的业务骨干。
目标3.创新能力:具有较强的互联网创新思维与意识,具备一定的产品设计创新创业能力,并将其运用于具体项目的解决方案设计中。
目标4.团队合作: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与团队合作能力,能够与国内外同行、专业客户、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能够融入团队并发挥骨干作用。
目标5.职业发展:具备可持续发展理念及终身学习的能力,通过继续教育或其它学习渠道进行知识与能力的自我更新与提升,适应产品设计行业的快速发展,不断拓展自身的知识领域及职业竞争能力。

四、毕业要求

产品设计是一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属设计学类专业,基本修业年限为四年,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毕业要求须支撑培养目标。依据国家标准,根据人才需求、培养目标及专业特色,工科专业可借用工程教育认证通用标准拟定毕业要求,其他专业原则上覆盖如下内容:

(一)素质要求

毕业要求1.综合素质:具备较好的人文科学素养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具备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与职业品质,形成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基本能力。

指标点 1.1 思想素质: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深厚的爱国情感和中华民族自豪感;

指标点 1.2 职业规范:遵法守纪、崇德向善、诚实守信、尊重生命、热爱劳动,具有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参与意识;了解和尊重国内外设计从业领域相关规范和职业道德,具有社会责任感。

指标点 1.3 职业素质:勇于奋斗、乐观向上,具有自我管理能力、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有较强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具有较好的美的形态塑造能力、表达能力以及鉴赏能力。

指标点 1.4 身心素质:具有可持续发展理念,拥有健康的体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掌握基本运动知识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知识要求

毕业要求2.学科素养:具备良好的人文与科学素养,扎实掌握学科知识,并能够运用科学的方法解决社会实践中的相关问题。

指标点 2.1 学科基础:掌握人文社会科学、工程基础、创新思维、流程方法等基础理论知识,具备综合管理的学科素养。

指标点 2.2 问题分析:掌握设计构成原理,应用工程基础以及专业知识,通过设计调查和统计分析、文献研究等途径识别、分析产品的复杂设计问题,并撰写调查分析报告,获得有效结论。具备一定的造型功能设计能力,了解并且能运用新科技、新材料进行设计,运用相关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指标点 2.3 工具知识:掌握计算机信息技术等相关知识,能够针对复杂设计问题,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方法,包括数字媒体、信息技术工具,进行相应的模拟和视觉表现,并能对设计质量和表现效果进行分析并能够将其用于解决现实产品设计问题。

毕业要求3.专业知识:扎实掌握产品设计专业基本理论知识,把握学科前沿动态, 并能够用于解决现实的产品设计问题。

指标点 3.1 专业基础:掌握产品设计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与科学的研究方法,通过建立系统化的专业知识体系,能够结合工程基础、专业知识对复杂设计问题进行研究,获得合理有效的研究结论,完成科学设计方案,支撑未来的专业学习与实践。

指标点 3.2 专业拓展:掌握造型、影像、视觉传达等学科基础知识,并能与产品设计专业知识相贯通,支撑专业实践活动的开展。

(三)能力要求

毕业要求4.专业能力:能够合理分析、评价复杂设计问题解决方案对健康、安全、法律、文化、环境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影响,熟悉产品设计专业方向的相关方针、政策和法规。具备基本的市场判断能力,具有一定的产品研发能力和设计管理能力。

指标点 4.1 方法能力:能够针对复杂设计问题,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方法,包括数字媒体、信息技术工具,进行相应的模拟和视觉表现,并能对设计质量和表现效果进行分析,并提出专业相关的解决方案。

指标点 4.2 专业实践能力:利用互联网对产品及服务进行设计推广,并具备针对不同行业分析其消费者行为,进行设计管理的能力。

指标点 4.3 综合实践能力:能够通过数据分析与处理技术,为解决实际的产品设计问题提出有效的决策支持。

指标点 4.4 设计开发能力:在考虑社会、安全、伦理、法律、文化及环境等因素基础上,能够创新的策划与实施基于真实产品或服务的产品设计活动。

(四)发展要求

毕业要求5.团队合作: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团队协作过程中具备集体主义精神,能够尊重他人、诚信负责、懂包容和欣赏。

指标点 5.1 团队协作能力:具有良好的团队意识,能处理好个人、团队和其他成员的关系,在团队协作中,能够尊重他人,谦虚包容、懂得欣赏他人。

指标点 5.2 团队领导能力:能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担当团队成员或负责人的角色,具备责任感和诚信意识,能够承受压力。

毕业要求6.沟通交流:能够就产品设计专业问题与同伴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网络文案和设计平台内容,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指标点 6.1专业沟通能力:具备较好的沟通表达能力,能够在专业学习与研究过程中与同伴及公众媒体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能够在不同的情境中设计合理的交流方式,通过文字、表格、图像及语言进行有效表达与沟通。

指标点 6.2跨文化沟通交流:具备一定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
毕业要求7.创新思维:具备产品设计创新思维意识,同时具备一定的产品设计创新创业能力。

指标点 7.1:创新思维与意识:具备互联网创新思维与意识,善于捕捉发现产品设计行业前沿发展态势。

指标点 7.2:创新实践能力:能够针对不同的行业领域创新性开展产品设计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

毕业要求8.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具备对专业相关领域的理论和技术持续学习、适应发展和不断创新的能力。

指标点 8.1 终身学习意识:能正确认识终身学习的重要性,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

指标点 8.2自主学习能力:能够自我管理,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并具有适应社会和产品设计行业发展的能力。

五、课程体系

理论课程

1、理论教学课程

除教育部规定的公共基础理论课程外,应开设体现专业教育要求的理论课程。

2、通识类课程

主要包含相关的人文社会科学类、理工类、艺术、体育、外语、计算机应用教育等课程。除教育部规定开设的课程之外,有条件的学校应开设包括中外文化通史、艺术史、科技史、美学、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等内容的通识课程。

3、基础类课程

基础类课程由公共基础课程与专业基础课程两部分组成。

公共基础课程主要指的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大学外语、计算机基础与应用、大学体育等。

专业基础课程教育主要包括产品设计专业通用的专业基础知识课程、基本理论课程与基本技能课程(主要包括中外设计史(含专业设计史、地域设计史等)、设计概论、设计方法、造型基础、设计表现、设计技术(含计算机辅助设计)、设计思维、创新理论等)。

4、专业类课程

产品设计专业课程可包括:产品设计程序与方法、产品设计表现、产品模型与制作工艺、产品设计调查与研究方法、数字化设计及3D打印技术等 。

实践教学

产品设计专业开展的实践教学类型包括专业类实验(工作室、实验室)课程、专业类社会实践、专业类实训、专业类实习以及毕业设计(创作)与毕业论文(设计报告)等内容。

六、师资队伍及教学条件

师资队伍

产品设计专业现有专任教师7人,其中硕士7人,教授职称1人,讲师职称2人。2019年该专业获得广东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结项。本专业长期服务于晾霸科技有限公司的产品开发项目。

教学条件

产品设计专业两校区现各有一间专业实训室,已签订实习基地4家。

官方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