妻子在房间里午睡,还是初中生的儿子在房间打着游戏。这样悠闲的时光对于做海鲜生意的陈平生一家一年其实没有多少次,这样短暂的小假期只因这每年都会进行的休渔期……
劳动节期间,四位“小马甲”淑琴、嘉欣、张静、晓晴跟随着义工大部队一同前往泗安岛——东莞曾经的“麻风村”,这里住着许多上世纪遗留下来的麻风病康复者,多年的岛上生活记载着他们漂泊的半生。 “无论是孟加拉的基础设施,还是现代化程度都远远落后于中国。”陈磊宇说到。此外,陈磊宇还表示,但自从孟加拉加入了“一带一路”后,“中孟友好发展之路”得到了飞速发展,特别是对孟加拉产生了巨大影响和翻天覆地的变化。
平凡人的小故事
在惠州的这座大亚湾区澳头小镇里,海鲜已然是它的代名词。美丽富饶的大海带给镇上人们的不仅仅是美食和风景,更是部分小镇人养家糊口的来源。陈平生夫妻便靠着渔民在这片富饶的大海捕捞“野生货”,在市场卖着海虾、皮皮虾、青蟹、大闸蟹、各色各样的鱼和海螺等等。
婆婆是韶关人,在泗安已经生活了将近十年了。婆婆由于腿脚不太方便,所以不经常出门,但偶尔早晨有空会出门走走,除此之外婆婆还特别喜欢看广东电视台的粤语剧,除此之外,婆婆还拿出了一本已经变得泛黄的相册本给淑琴看,里面记录了婆婆大半辈子经历的故事,婆婆身世坎坷,经历了抗战的纷乱,也见证了中国一路以来的艰辛困苦,当婆婆讲到我们新中国已经成立七十周年,婆婆嘴角的弧度忍不住变大,她说作为一名中国人,她十分自豪。
作为天珑移动的一名海外技术支持工程师,陈磊宇经常要到海外出差。他主要负责南亚这一块的公司海外业务。这其中,孟加拉国是陈磊宇几个固定的出差南亚国家之一,于他而言,也是出差时间最长的、影响最深的国家。在出生于中国改革开放年代的他看来,这个国家“很穷,很穷”。当他初次踏上“中孟友好发展之路”,来到这个号称最不发达的国家的首都达卡时,入目的是一个只有几十个登机口,破旧、矮小的机场;路边居民住的是用五彩的旧布条、防水破布,东拼西凑搭建而来的的简易棚屋;市区内基本上很少看到有高楼大厦林立,更没有可以与印度相媲美的大型购物广场。
(图为孟加拉居民用防水破布搭建而成的简易棚屋)
如何获得双赢
虽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但对于大自然我们依旧要心怀敬畏与感恩,不能无休止地去向它索取,物极必反。因此,每年实行的休渔政策便是小镇人对这片大海的尊重。渔船在休渔期间也节约了生产成本,休渔结束后渔获物产量增加、质量提高。这是人类与大自然互相尊重、和谐相处带来的“双赢”。
老人得到陪伴,我们也所获了故事背后的真谛。黄伯这位“宝藏阿伯”是一个绘画大师,张静走进黄伯的房间就发现他的墙上挂满了他以前的学生送给他的画和字.张静快要离开之前,黄伯还用自己的三轮车搭着张静一路欣赏四周的绿荫,后来参观了他的三棵果树,到最后临走时,张静还收到了黄伯一袋子的石榴。这次的义工之旅让张静感受到老人对生活的热情与热爱。
“双赢在哪?”面对提问,陈磊宇从容的笑了笑说:“对于我们中方公司,赢在两点上:一是我们可以降低与孟加拉相比在中国较高的生产成本;二是整机和技术相对而言,技术更具有价值,我们获得的利润也就更多。对于孟方代理公司而言,他们可以学到先进技术和先进的管理模式,助力本国的经济发展,与世界接轨。
(图是孟加拉国繁闹的市区,很少看见有高楼大厦)
生活在继续,未来会更好
在忙碌的时候,陈平生夫妻两一天能进上百斤海鲜,平时都得忙到晚上七八点才能回家,现在休渔期夫妻俩在早上卖完那一点养殖货便回家了。风扇依旧呼呼吹着,但吹出来的凤还是热热的,身上感觉黏糊糊的。冻西瓜在高温下开始一点点融化,冒出一颗颗晶莹的小滚珠。陈平山在这闲适时分逐渐迷糊,眼皮不由自主粘连,手还握着遥控器,电视还播着他刚刚看的休渔期有关报道……
这趟义工之旅,让泗安成了每一位“小马甲”的舒心之地,这里一砖每一瓦,都记录着不同的故事,或许这儿起初对于每一位“小马甲”来说,只是一个有点陌生,有点神秘的地方,然而去到了才发现,那里原来也是一个温暖的家。麻风病患者是一群特殊的群体,他们乐观微笑。
“一带一路”倡议对于孟加拉国而言也意味着巨大的发展机遇,作为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的重要一方,孟加拉国也是中国在南亚地区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节点国家。此外,据大众日报介绍,孟加拉国学者曾表示孟加拉国期待更深入参与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在这位90后中国小伙陈磊宇眼中,“一带一路”带领下的“中孟友好发展之路”将会走得更远,他也期待与孟加拉国的当地公司能够展开更加密切地双赢合作。
(图为陈磊宇与孟加拉国朋友的合照)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原来广东的人儿如此的可爱
从平凡中出彩
他们为广东新世相代言
指导老师:程旭兰
采写:吴泓仪 柯心柔 胡舒婷
整理:冼秋婵
编辑:吴倩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