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报:留肇毕业生解产业用工之渴

发布日期:2021-08-20

在广东风华高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端华片式电阻器分公司,肇庆高校应届毕业生杨烂熟练地操作着机器。入职刚满一个月的他,个人产量达到1万多件,略高于该生产线的标准产量。他告诉记者,自己所在班级超过三分之二的同学都选择留肇就业。

当前,肇庆“4+4”产业体系雏形初现,应用型教育事业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相互促进。肇庆大中专(技工)院校毕业生正逐渐成为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新生力量,为产业用工“解渴”。


产业集聚背后的人才支撑

8月18日,小鹏智能新能源汽车肇庆二期项目当天签约、当天动工。项目达产后,肇庆智造基地整车设计产能将从年产10万辆提高到20万辆。

小鹏汽车生产线。王振宇 摄


2020年5月,第1辆小鹏P7汽车在肇庆高新区工厂下线;用时不到160天,产量已突破1万辆大关,刷新单车型最快万辆下线纪录。

小鹏汽车在肇庆开足马力、全速前进,其背后是坚实的技术人才支撑。据了解,自整车项目量产以来,该企业招聘肇庆院校毕业生和实习生500余人,人数占当年新招聘人员25%。

城市产业对毕业生就业有何影响?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论文《产业结构升级是否促进了大学生就业》指出,正是因为大学生就业能够反过来促进产业升级,才确保了产业升级对大学生的需求,这是“技能加速理论”的体现,说明产业结构升级对大学生需求具有长期动态影响。

肇庆高新区各项目建设如火如荼,瑞庆时代项目就是其中之一。王振宇 摄


当前,肇庆市大力构建“4+4”产业集群,以新能源汽车及汽车零部件、电子信息、生物医药、金属加工4个主导产业为支撑,以建筑材料、家具制造、食品饮料、精细化工4个特色产业为副线。

近年来,宁德时代、璞泰来、奥士康等多个重大产业项目纷纷落户肇庆,蓄势待发;本土传统优势项目增资扩产,依托产业结构升级,新业态、新科技、新应用层出不穷。两者都有着迫切的用工需求,当地院校就成了其强有力的人才输送源。

今年7月,总投资75亿元的肇庆风华高科高端电容基地一期项目投产,年内达产后可实现新增50亿只高端电容月产能,有利于增强国家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安全可控能力,提升我省乃至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科技水平。

广东风华高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通讯员供图。


面临大发展的用工缺口,风华高科创新人才引进方式,自6月中下旬以来,陆续从广东信息工程职业学院、肇庆市技师学院、肇庆理工学校、肇庆市工业贸易学校、肇庆市农业学校等引进近千名顶岗实习生,大部分实习生补充至高端电容基地工作。本批学生主要来自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数控技术应用等机电类专业,将安排到设备维护、信息统计、品质检验等岗位。

据该公司校园招聘负责人介绍,由于发展需要,该公司新增了5900个岗位,今年以来已在肇庆院校聘用了近千名应届毕业生,人数为近年之最。

国内某专业生活服务平台发布的《2021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报告》显示,薪资待遇与个人发展是毕业生择业的关注重点。在“钱景”与“前途”并重的情况下,行业与岗位的选择至关重要。

毕业于广东工商职业技术大学的陈培颖来自阳江,目前在风华高科端华分公司精密电阻器车间担任安全员岗位。“行业有前景,符合自身专业,薪酬合理,这是我选择留在肇企工作的原因。”他告诉笔者,自己的职业规划是成为高端技术型人才,希望能在肇庆不断成长,实现目标。


应用型教育适配高质量发展需求

今年9月,广州应用科技学院肇庆校区即将迎来首批学生,肇庆又添一所应用型民办本科大学。项目全部建成后将办成一所可容纳30000名学生的全日制普通高等本科院校。


广州应用科技学院肇庆校区即将迎来首批学生。余安 摄


该学院校长刘剑锋介绍,广州应用科技学院紧紧抓住“应用型”内核,深度对接国家创新驱动发展和粤港澳大湾区、广东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聚焦新工科、新文科和新商科建设,围绕先进装备制造、现代服务、文化创意及数字信息四大产业设置学科专业。

开学在即的还有位于高要区的广东肇庆航空职业学院。据悉,该学院6月已启动招生工作,第一年计划招生1000人,将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以航空类专业为核心,培养航空类、艺术类、传媒类、创新创业等专业的应用型人才。

新引进的院校摩拳擦掌,肇庆“老牌”应用型院校亦顺势而为,厚积薄发。

作为肇庆重要的职业教育基地,肇庆市技师学院根据当地产业用工需求,开设了机电一体化、数控加工、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无人机应用技术等专业。

肇庆市技师学院机电一体化专业课堂。通讯员供图


该学院重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建立了校企合作联盟,加强企业元素融入教学,不断拉近学生与本地企业的距离。今年,该学院已为风华高科高端电容项目输送300多位高专业人才;派出27位高级班学生前往宁德时代总部培训实习,该批学生未来将成为瑞庆时代项目的主力军。该学院招生就业科相关负责人介绍,近三年技师学院毕业生留肇就业率逐年上升。

“面对大湾区建设对肇庆提出的新要求,进一步发挥高校智力支持和创新支撑作用是题中应有之义。”肇庆学院党委书记曾桓松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如今正是地方应用型学校发展的大机遇。据了解,肇庆学院主动对接地方产业需求,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并搭建供需平台,为用人单位输送人才,每年有超过1000名毕业生留肇就业。

当前,肇庆正处于快速发展、争先进位的关键时期,必须坚持“产业第一、制造业优先”。为了使教育事业与产业发展相适配,近年来肇庆全力建设适合粤港澳大湾区的应用型本科教育基地和广东省职业教育基地。

截至目前,肇庆大中专(技工)院校共29所,其中高等院校7所、中职院校18所、技工院校4所,在校大中专学生(含技工)约19万人,为城市产业发展提供多层次、专精尖技术人才。


政校企凝聚发展合力

在肇庆上半年经济发展成绩单中,肇庆高新区数据最为亮眼:完成地区生产总值(GDP)100亿元,同比增长20.4%,增速排名全市第1;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宁德时代等6项省重点项目完成年度计划79.10%,30项市重点项目完成年度计划超70%。

在肇庆高新区,产学研融合最为紧密,校企间达成共建模式,凝聚发展合力。

广东工商职业技术大学率先推出“双录取通知书”。郎鹏翔 摄


以广东工商职业技术大学为例,该校率先推出“双录取通知书”,选取三个工科类专业班级作为试验班,试验班的学生由学校和企业联合开展专项培养,实现学生“一手拿学校录取通知书,一手拿企业offer”,形成教育与就业的闭环。

目前,该校已与宁德时代、小鹏汽车、风华高科、玛西尔、理士电池等10家企业和肇庆高新区消防救援大队签订相关联合培养协议。

如今,肇庆市用工保障专班按照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围绕推进产业招商落地攻坚年“八大行动”,聚焦用工保障难点堵点痛点问题,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对接活动,搭建本地企业与学校、毕业生三方就业桥梁;建立校企对接机制,开展如订单式人才培养、产学研一体化生产、定点实习等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项目,引导鼓励学生留肇实习、就业。

如肇庆新区已搭建起“政校企”合作交流平台,开启人才供需对接服务,该区通过校企合作交流座谈会,推动区内20余家企业代表与本地11家职业院校进行面对面的人才供需对接。该区以毕业应聘、临岗实习等形式促成喜珍电路科技、俊富非织造材料、德尔西电子等多家企业与本地院校达成合作共识。

肇庆市用工保障专班围绕推进产业招商落地攻坚年“八大行动”,聚焦用工保障难点堵点痛点问题,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对接活动。

通讯员供图。


肇庆高校产业科技创新联盟则是肇庆市积极探索高等学校与本地产业协同发展的新型合作创新模式,通过整合肇庆各高校的创新资源,建设肇庆高校人才资源库、肇庆企业技术需求数据库,搭建产学研服务对接平台。

据悉,该创新联盟将发挥高校的人才优势,为高新技术产业提供技术支持、人才培养以及科技成果转化。联盟全面对接高校、科研机构和新型研发机构,强化信息对接和创新资源配对。

南方+记者:施亮 梁洁

通讯员:曾凌芳 刘子萱

编辑:林玉萍

审核:李帆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