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在“创客广东”大放异彩:一项目获市级一等奖晋级决赛

发布日期:2024-10-14

9月27日,第八届“创客广东”肇庆市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决赛暨颁奖仪式在肇庆市端州区举行。本次大赛以“创客肇庆 匠心南粤”为主题,由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指导,肇庆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主办,肇庆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承办,旨在支持中小微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发展,营造有利于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成长的良好环境,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在这场群英荟萃的竞赛中,我校参赛团队凭借项目《AI创意引擎X-重塑生产业态》,在200个参赛项目中成功脱颖而出,最终荣获大赛的一等奖并成功晋级省赛。这不仅展现了我们团队在科技创新和创业实践方面的卓越能力,也是对我校在创新创业教育领域所取得成果的肯定。

激烈角逐:广应科脱颖而出

“创客广东”肇庆市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围绕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设置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家电、新材料、半导体与集成电路等8个参赛领域,分创客组和企业组进行。每组采用“8分钟路演+4分钟答辩+评委打分”的方式参加评审,围绕团队构成、技术实力、商业模式、市场前景、财务及融资计划等方面进行阐述。

经过激烈的角逐,在初赛约200个项目中选出16个项目晋级决赛。决赛上,晋级16强的项目代表激情澎湃地阐述参赛项目,从容应对着评委们提出的难题,充分展示了技术优势明显、科研力量雄厚、市场前景广阔等项目亮点。最终,企业组晟合微电子有限公司的“智能手表超高清OLED显示驱动芯片”项目和德庆冠旭电子有限公司的“开放式AI耳机”项目获得一等奖,我校凭借“AI创意引擎X——重塑生产业态”作品获得创客组一等奖。

多点开花:广应科10个项目获奖

在第八届“创客广东”肇庆市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中,我校展现了其在多个领域的创新实力。除美术创意学院与计算机学院联合指导的《AI创意引擎X-重塑生产业态》项目,以其前沿技术和独特创意设计,荣获一等奖并成功晋级省赛外,我校在科技研发与农业创新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绩。由人工智能与电气工程学院(智能制造学院)与创新创业学院联合指导的《“磁”之以恒——磁轴承“高效长寿”技术赋能者》项目,凭借其高效能、长寿命的磁轴承技术解决方案,荣获二等奖,展现了学校在智能制造领域的深厚底蕴与创新能力。外国语学院、计算机学院与创新创业学院合作指导的《小蜣科技——循环农业助力百千万工程》项目,则以其创新的循环农业模式,为乡村振兴贡献了智慧与力量,荣获三等奖,彰显了我校在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

此外,由计算机学院推荐的项目《Bridging Stars Future(拾星未来)——GAI绘本绘画辅助自闭症孩子个性化学习平台》和《明眸导行——数智导盲杖》,法政学院推荐的项目《黄梅戏——非遗赋能乡村振兴》和《鼎鼎有铭——享鼎湖山数字文创新体验》;经管学院推荐的项目《智绘视界—Al算力赋能盲人出行智能穿戴设备》,人工智能与电气工程学院推荐的项目《基于深度学习的多摄像头智能监考系统》和《基于深度学习的智能分拣系统》7个项目获得优秀奖,且成功进入25强。展现了学校在多个学科领域的全面开花与均衡发展。


一等奖团队:接受南方日报专访

创客组的参赛者来自高校、科研院所团队或个人,通常都是还未孵化和投产的创新创业项目。本届“创客广东”肇庆赛区创客组一等奖是来自我校AI回声工坊的“AI创意引擎X——重塑生产生态”项目。在决赛结束后,该项目团队成员接受了南方日报的专访。

该项目主要致力于通过AI技术和智能化应用,改善用户体验,推动行业发展。项目负责人黄有劲是一名大三学生,他表示,项目发起初衷是他在大二寒假期间去浙江义乌游玩时,发现当地有名的小商品市场虽然生产类别众多,被称为“世界超市”,但是产品设计粗糙、质量低下,竞争者以拼成本来赢得市场,长久以往必然损害行业发展。

“我是学美术的,我认为要以设计带动产值,推动传统制造业创新发展。当前是人工智能大变革时代,AI成为我们生活和工作的重要工具,生成式AI在工业应用、自然语言理解、智能对话系统等领域表现出巨大的潜力。”黄有劲说,暑假结束后他向老师提出了想成立一个AI创业团队,得到了学院和老师的支持。

来自美术学院和计算机学院两大院系7名学生组建成AI回声工坊,成员分别担任了测试工程师、软件工程师,承担了设计、包装、生产与销售等关键环节工作。目前,该团队已经取得北京一家科技公司的资金和技术支持,并与一家自行车企业合作,利用AI系统设计“车首像”,进行小批量试产,获得一定盈利。

“未来,我们还将在家居、宠物、婴童等领域发展,利用AI创意生产出更符合消费者需求的产品。”黄有劲说,在“创客广东”大赛获奖充分鼓励他们,团队将继续投入研发项目,未来注册公司,真正走进科技领域和服务行业,成为大湾区经济发展下一个具有特色亮点的创业项目。

这一系列成绩的取得,是我校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推进专创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成果。这些成就不仅体现了我校在创新创业教育领域的不懈探索与实践,更彰显了我们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方面的显著成效。学校将继续OBE教育理念,不断探索创新创业教育的新思路、新举措,致力于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通过整合多学科资源,搭建更加开放的实践平台,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为社会输送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文字:新闻中心记者团 官冬兰
摄影:创新创业学院 冯琬珊  伍锐桓  黄扬
编辑:新闻中心记者团 黄逸琪
审核:李帆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