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首签”!广应科与肇庆学院联合培养研究生

发布日期:2025-01-15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广东省委教育工委开展公办高校与民办高校党建“组团式”帮扶工作的要求,进一步深化广州应用科技学院与肇庆学院两校的合作关系,1月13日上午,我校执行校长张光宇、党委书记陈光团率队前往肇庆学院开展交流,并与肇庆学院签署《肇庆学院与广州应用科技学院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框架协议》。肇庆学院党委书记谢冠华,党委副书记欧洪湛,党委委员、副校长胡文涛,党委委员、宣传统战部部长、党政办公室主任陈前等领导接待了张光宇执行校长和陈光团书记一行。我校党委副书记刘志新、校长助理李根珍,以及学校党委组织部、党委宣传部、科研处、计算机学院、人工智能与电气工程学院、美术创意学院、体育科技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的负责人参加交流活动。

我校执行校长张光宇在交流会上讲话,他代表广应科对肇庆学院长期以来给予的党建帮扶表示最诚挚的感谢。张光宇执行校长表示,广应科新校区落户肇庆以来,肇庆学院对我校的帮扶不仅是对广应科的信任与肯定,更为广应科迈向新发展阶段提供助力。回顾过去,两校之间的合作取得显著成效。张光宇执行校长表示,广应科将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与肇庆学院携手建设肇庆高鼎端科教走廊,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加强内涵建设,努力培养爱党爱国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广应科也将以此次与肇庆学院签署联合培养硕士研究所框架协议为契机,不断加强内涵建设,提升办学水平,为申办硕士点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肇庆学院党委书记谢冠华在交流会上讲话,回顾了党建“组团式”帮扶工作进展情况及取得的成效,他指出,过去三年,双方以党建引领为主线,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各项工作交流。他表示,此次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签约是两校合作的新契机,也是双方以“组团式”为切入点,筑牢“共建共创共享”理念的重要举措。谢冠华书记指出,两校要围绕肇庆市的发展需求,发挥高校智库优势,锚定服务教育强省目标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政治任务,以打造“高鼎端科教创新走廊”平台为抓手,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两校事业高质量发展取得更大更好成效,为肇庆市加快崛起成为珠三角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粤港澳大湾区面向大西南的门户枢纽贡献肇庆高校力量。

共建结对,共育英才。广州应用科技学院与肇庆学院在党建结对共建的基础上,根据教育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有关文件精神,发挥双方在人才、资源等方面的优势,探索研究生教育新机制和新模式,推进研究生教育合作,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本着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互惠的原则,在学科建设、教学资源、人才培养等多个领域展开深度合作,积极探索党建引领的新模式,携手推进双方的高质量发展。

在与参会人员的见证下,肇庆学院党委委员、副校长胡文涛与广州应用科技学院执行校长张光宇分别代表双方签署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协议书。此次签约,标志着我校在积累硕士研究生培养经验,推进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上迈出了重要一步,对实现办学层次历史性跨越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肇庆学院立足肇庆、融入湾区、服务广东,以创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为发展目标,办学质量与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2021年10月26日,肇庆学院通过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核,增列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近日,广东省学位委员会印发《关于调整博士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的通知》。其中,肇庆学院被列入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

根据《肇庆学院与广州应用科技学院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框架协议》,两校将在每年商定学位点领域专业和联合培养人数,并在当年研究生复试时确定联合培养研究生名单。肇庆学院负责在招生计划内统筹安排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年度招生计划,编制招生简章,负责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初试、复试和录取等工作;负责编制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培养方案和培养计划;负责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学籍管理、学位授予和就业派遣等工作;选派具有丰富经验的研究生导师担任第一导师,对联合培养研究生的日常生活、学习实践、学术科研和论文撰写给予充分的关心和指导。广州应用科技学院协助肇庆学院开展联合培养研究生招生相关工作,包括协助甲方制定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培养方案和培养计划;选派通过遴选获得导师资格的教师担任联合培养研究生的第二导师,对联合培养研究生的日常生活、学习实践、学术科研和论文撰写给予充分的关心和指导;积极提供有利于联合培养研究生培养的资源与条件。

签约仪式后,肇庆学院党委副书记欧洪湛陪同我校张光宇执行校长、陈光团书记一行参观了肇庆学院新校园和大学科技园。

从2021年开始,广州应用科技学院与肇庆学院党建结对,双方将党建帮扶高度融入两校的党建思政、学科建设、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研究生教育等各项中心工作,通过深化“组团式”帮扶内涵,进一步提升党建“组团式”帮扶效能,推动两校同向同行、共建共促共享,不断完善有效的帮扶工作机制。广州应用科技学院与肇庆学院签署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框架协议,两校将以党建共建帮扶为引领,依托肇庆市高鼎端科教走廊建设,调动各自资源优势,共同聚焦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全力打造校际合作发展的样板和标杆,为广东教育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信息提供: 科研处 刘峰

图片:新闻中心记者团  梁嘉莹

编辑:新闻中心记者团  王馨怡

审核:李帆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