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广东省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的通知》和《广东省全口径全方位融入式帮扶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实施办法》的要求,并在广东省教育厅的统一部署下,自2021年起至2025年,广州应用科技学院与湛江市徐闻县建立帮扶关系。围绕培养优秀中小学校长、打造名优骨干教师队伍、提升教师能力素质、加强教研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及推动教育集团化等重点任务,广州应用科技学院对徐闻县开展基础教育帮扶,全面增强其“造血”功能,助力徐闻县基础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
在2024年的帮扶工作推进过程中,我校依托乡村产业学院精心筹划支教工作。2024年,由我校2021级12名优秀学生组成的支教团队抵达广东省湛江市徐闻县,开启充实而愉快的支教生活,为当地基础教育注入新活力,这也是我校第三年派出大四学生前往徐闻实习支教。
校园重建,风雨同舟显担当
台风“摩羯”席卷徐闻,致城市电力及水力系统瘫痪,树木被连根拔起,水淹没庄稼,徐闻县学校也陷入窘境。
开学之际,我校支教团队主动请缨,与当地学校教师们并肩作战,积极投入后帮扶工作,全力协助校园恢复。南方电网紧急送电,救援队伍迅速抵达支援,各方力量通力合作,为恢复校园正常秩序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校园很快恢复了往日的生机。这一过程中,我校支教团队展现出在困难面前的团结协作精神和高度的责任担当,充分彰显了教育帮扶的价值与意义。
跨专业教学,突破自我启新程
由于当地学校基础教育资源分布不均,支教团同学们不得不面对跨专业教学的挑战。他们迎难而上,勇敢走出舒适区,主动学习新知识、新技能,以高度的专业精神和积极的态度全力投入教学工作。
在下桥中心小学支教的21级新闻学专业崔任萍同学,在接到临时代课通知及体育教学任务后,迅速调整状态,积极应对。她通过自学相关教学知识并虚心向其他老师请教,快速掌握了教学技巧。凭借认真负责的态度和生动有趣的课堂表现,崔任萍同学赢得了学生的喜爱与认可,展现了支教团队成员的专业素养和敬业精神。
21级新闻学专业的李婧在抵达下桥中心小学后,迅速投入三年级语文教学和班主任工作。尽管身兼多职、压力巨大,她依然迎难而上,用寓教于乐的方式开展教学,巧妙结合生活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她积极与家长密切沟通,共同助力学生成长。在教学实践中,李婧不仅赢得了学生和家长的认可,也深刻体会到教育的内涵与价值,展现了支教团队成员的责任与担当。
在城北乡中心小学支教的21级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邓英杰在面对正式授课的挑战以及学生基础参差不齐的情况时,投入大量时间精心备课。他深入分析学生特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策略,因材施教,努力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邓英杰同学的用心与努力不仅显著提升了课堂教学效果,也深受学生们的尊重和信赖,同时展现了他对教育事业的热忱与用心。
21行管6班的岑杏飞到下桥中心小学后在支教过程中面临着从语文跨足体育教学的巨大挑战。刚接手体育课程,她便迎来了国标体测的难题。为了应对这一挑战,岑杏飞积极探索多种教学方法,深入了解学生的需求,通过灵活调整教学策略,成功营造了一个充满活力且富有吸引力的课堂氛围。
针对部分运动能力较弱的学生进行了个别指导,例如跑步跳绳坐位体前屈等项目,分板块分项目单独训练,鼓励他们克服困难,增强自信。
在辅教课程中,岑杏飞同学还举办了一场小型的绘画公开课,邀请同行支教老师参与,展示了学生们一个月来的学习成果。她还向学校申请了期末展板,届时会展示优秀学生作品供全校师生观赏。
无畏挑战,关关难过关关
尽管支教环境简朴,教学任务复杂多样,但广应科的支教团队成员从未退缩。恰恰是这些困难与挑战,激发了他们迎难而上的勇气,坚定了他们扎根支教岗位的信念与决心。
由于支教学校教学安排的变动和支教人员短缺,学校临时安排了代课任务。支教团队成员迅速调整教学方式,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并与孩子们重新建立情感联系,让他们在课堂上收获更多的快乐和成长。
在城北乡中心小学支教的陈道基同学,临近国庆接下了绘制黑板报的任务,负责黑板报的图画创作工作,在绘制完成后收到了师生们的广泛支持与肯定。
特别是在国庆黑板报评比大赛中,他所指导的两个班级的黑板报均荣获校内“一等奖”。这一成绩不仅成功营造了浓厚的国庆氛围,还让学生们感受到节日的快乐和满足,进一步增强了他们的集体荣誉感与创造力。
开展安全教育,培养自我保护意识
21行管6班的岑杏飞在下桥中心小学支教期间,在四年级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围绕网络安全主题展开教学,通过生动案例展示网络诈骗形式,如冒充熟人诈骗、虚假中奖和钓鱼邮件等,帮助学生识别风险信号。
为了让理论知识更加贴近生活,岑杏飞同学邀请学生参与情景模拟。通过情景模拟,学生分组扮演不同角色,实践网络交流情境,提升自我保护意识与判断力。问答环节中,也针对学生疑问提供专业指导,并分享安全上网技巧,如保护个人信息、定期更改密码和谨慎点击链接等,强化网络安全意识。
组织阳光跑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1级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9班的陈威名同学,在角尾乡中心小学支教期间,接到组织学校本学期的阳光跑步的任务。陈威名同学从初次面对全校师生的紧张不安,到如今从容自信地指挥,阳光跑步已成为校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在活动中,学生们的体能显著提升,集体协作能力也不断增强。许多学生表示,他们喜欢这种形式,不仅能锻炼身体,还能在跑步中增进友谊。经过几个月的坚持,阳光跑步从最初的混乱逐步变得整齐规范,这一成果得到了全校师生的一致认可。
双管齐下,多元教学与安全管理并行
21级国画1班的周永逸同学,在城北乡中心小学担任体育、劳动与政治等科目。除了基础课程的授课外,还积极参与到护学岗工作和协助家长会的开展工作。
周永逸同学在护学岗工作中,负责引导学生安全过马路,提醒他们佩戴头盔并遵守交通规则。每天早晨和下午放学时,准时到岗,站在马路口,确保学生的通行安全。为提高学生和家长的安全意识,积极宣传佩戴头盔的重要性,取得了显著成效,大部分学生和接送家长逐渐养成了良好的习惯。
与此同时,在学校的家长会中,周永逸同学提前协助各班布置迎接板报,书写注意事项,为会议顺利进行做好充分准备。在与家长的沟通中意识到,作为一名小学实习老师,除了提升教学能力,还需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他们创造安全、健康、积极向上的成长环境。
护学岗的坚守与家长会的参与,既是责任的体现,也让他感受到教育工作的成就与意义。在未来的教学工作中,他将继续以高度的责任感和更大的热情,继续守护学生的安全与成长之路。
协同合作,凝聚力量汇发展
支教团学生们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教研活动和交流会议,与当地教师共同探讨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
这种跨地域、跨经验的合作模式,充分整合了各方资源优势,为当地教育教学的创新注入了新的思路和活力,推动了教育事业在徐闻这片土地上蓬勃发展,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在过去的两个月里,广州应用科技学院支教团的学生们扎根徐闻基础教育,用心投入支教实习工作。这段时间,他们走进课堂、融入学生,充分运用专业所学,将知识传递给孩子们的同时,也在实践中不断成长。他们不仅开展了形式多样的课程与活动,还以细致耐心的态度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和培养兴趣。在这段宝贵的支教时光里,支教团成员们深刻体会到了教育的意义和作为一名教师的责任。他们收获了学生的信任与喜爱,同时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
展望未来的支教工作,支教团成员们将继续保持热情与初心,努力提升教学质量,探索更加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他们计划开展更多特色活动,丰富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为孩子们带去更多积极的影响。他们还希望通过合作与学习,进一步增强自身的教学能力和综合素质,为支教画上一个更精彩的句号。
信息来源:继续教育学院
编辑:新闻中心记者团 官冬兰
审核:李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