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提升中药质量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和广东省委省政府《广东省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2025年行动计划》,3月20日至21日,广州应用科技学院“百千万工程”工作专班主任兼乡村产业学院院长龙镇辉教授带领跨学科教师团队赴茂名化州市开展调研,化州市人社局陈凯琳副局长和柒零叁创客基地陈润龙总经理全程陪同,共同探索科技、人才和教育的创新创业及政产学研合作平台建设。
调研团队首站来到广东美华农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了解到公司产品仍处于化橘红初级加工阶段。龙镇辉院长强调,在大健康的时代背景下,中医药产业在科技推动下快速发展,公司应探索橘红提取物在医药、保健领域的应用,推动成果向高附加值产品转化。
随后,在深融控股化橘红科普馆,调研团队看到企业结合生物技术分析,打造多个品牌,产品入选新华社国货栏目。龙镇辉院长指出,化橘红产业在科技创新加持下拓展至健康养生等领域,助力中医药文化传承。
积田大岭村有着“中华化橘红第一村”的美誉,调研团队在此与村党支部座谈,探讨“科技赋能传统产业”路径,推动产学研合作创新,开发旅游产品提升品牌价值。
柒零叁电商基地聚焦品牌与人才孵化,助力化橘红等产业销售增长。龙镇辉院长表示,高校应积极探索利用AI技术助力传统产业数字化升级,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广阔空间。学校将引导学生参与电商培训,让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建立产品意识、掌握营销技能,为未来创新创业打下坚实基础。同时,高校将不断优化课程设置,融入更多创新创业元素,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为乡村振兴和地方经济发展输送更多优秀人才。
广东丽登饼业有限公司融合“非遗+科技”,创新推出“橘红月饼”等产品。调研团队认为,“农旅+食品”模式推动传统产业升级,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力。
调研最后一站,在广东美华农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研发中心,柒零叁创客基地陈润龙总经理和华美公司负责人都表达了强烈的科技创新愿望,陈凯琳副局长表示政府会不遗余力的为企业和高校牵线搭桥,龙镇辉院长分析了高校在科研创新引领产业科技化、现代化转型,为城乡融合发展提供支撑科技、人才与教育融合是推动化橘红等地方特色产业发展的关键。计算机学院、外国语学院、美术创意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的教师,各自从专业角度发表了服务化州市化橘红产业创新与发展的看法。
龙镇辉院长特别提到,广州应用科技学院遵循教育部“一流本科课程应聚焦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培养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同时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课程体系必须对接产业链和创新链,为国家重大战略服务。学校课程体系优化的第一步是明确要解决的问题,结合此次化橘红产业调研,学校将进一步优化课程体系,融入更多实践和创新元素,帮助学生建立产品意识和掌握营销技能,为未来创新创业打下坚实基础。同时,学校将加强与地方政府和企业的合作,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确保学生能够精准对接乡村产业需求,形成多元化的人才供给体系,为乡村振兴和地方经济发展输送更多优秀人才。
信息提供:乡村产业学院
文字:新闻中心记者团 黄逸琪
编辑:新闻中心记者团 黄逸琪
审核:李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