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校长下午茶”第二期!广应科“小海豚”,和校长“干杯”

发布日期:2025-11-05

以青春之名,赴全运之约。在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暨残特奥会的璀璨舞台上,广州应用科技学院的408名“小海豚”志愿者,将用热情与专业书写属于广应科的青春华章。这支肇庆赛区规模最大的高校志愿队伍,以“为你,更精彩”的誓言,让广应科蓝成为赛场内外最温暖的风景。

11月4日下午,初冬的暖阳透过“一站式”学生社区服务中心的玻璃窗,洒在了一张张青春洋溢的笑脸上。广州应用科技学院第二期“校长下午茶”在这里温情启幕,校长张光宇与全运会志愿者代表们围坐一堂,以茶为媒,共话这场青春与荣光的双向奔赴。学校党委宣传部部长李帆参加活动,校团委书记郭振主持下午茶活动。

茶香润心田 校长的温情相约

“你们用奉献诠释青春,用服务点亮赛场,学校为你们感到无比自豪!”校长下午茶活动在温馨的氛围中拉开帷幕。张光宇校长在交流中充分肯定了广应科志愿者在十五运会中的卓越表现。从群众性毽球到体操赛事,从8月的群众性毽球赛事到即将11月开赛的体操赛事,从裁判辅助到颁奖礼仪,广应科408名志愿者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专业的服务水准,赢得了各方赞誉。

茶香袅袅,心声盈盈。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志愿者代表们打开了话匣子。“在反兴奋剂教育拓展岗位上,我深知肩负着保障赛事纯洁性的重任,这份严谨让我对专业精神有了更深的理解。”体育科技学院的钟震宇同学郑重地说。“当托盘里放着肇庆赛区的首枚金牌时,我不仅是一名颁奖礼仪,更成为历史的见证者,这份荣光我将终生铭记。”文学与传媒学院的张碧仪同学动情地说。“虽然安保岗位执勤枯燥,但看到所有小海豚忙碌的身影和被严格守住的‘无规矩不成方圆’,我深感我们是一个不可或缺的整体。”人工智能与电气工程学院的吴逸凯同学认真地分享。志愿者代表与带队老师依次发言,分享了服务过程中的点滴感悟。有同学提到,在媒体服务等岗位上,他们将课堂所学转化为实战能力,真正实现了“学以致用”;也有人感慨,尽管服务强度大、时间长,但正是这段经历,让他们深刻体会到“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锤炼了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张光宇校长倾听着每一个故事,时而赞许点头,时而关切询问,如师长更如挚友,与同学们展开了一场触及心灵的对话。

张光宇校长强调,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志愿者们肩负着四项重要使命:一是“补给线”:填补服务缺口,二是“沟通桥”:凝聚社会和谐,三是“修行路”:实现自我成长,四是“微烛光”:诠释人性善意。他特别指出,作为全国唯一承接十五运会赛事举行的民办高校,广应科志愿者是展示学校“适者大成”育人成果的重要窗口。

面向即将出征的志愿者团队,张光宇校长提出三点要求:一是于个人:在实践中淬炼成长,让青春更有厚度;二是于校园:以志愿精神凝聚力量,让校园更有温度;三是于社会:用青春力量回应需求,为时代注入活力。张光宇校长希望同学们成为 “靠谱的志愿服务者”,也成为 “杰出的成长突破者”。他将这些要求凝练为“吃得了苦、干得了活、出得了彩”十二个字,勉励同学们把握“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相结合的宝贵机遇,在服务国家盛事中锤炼品格、提升能力,让青春在奉献中绽放光彩。

礼物寄深情 定格荣耀记忆

“这份十五运会纪念品,代表着学校对你们参与十五运会的一份纪念!”在温馨的互动环节,张光宇校长为参加当天活动的十五运会志愿者代表和带队老师赠送了小礼物。当校长温暖有力的大手与学子们略显青涩却坚定的手紧紧相握时,这一刻,不仅是认可,更是传承;不仅是荣誉,更是期许。

随后,张光宇校长和师生代表们合影留念。志愿者们手持吉祥物,与校长并肩而立,镜头定格下了一张张洋溢着自豪与感动的笑脸,也将“适者大成”的育人温度永远留存。

心声诉真诚 聆听全运故事

文学与传媒学院志愿者代表 郝燕婕

来自文学与传媒学院、担任体育展示岗位的志愿者郝燕婕表示,这次志愿服务让她在应对突发状况时更加沉着从容。她需要快速处理各类现场状况,确保运动员准时入场,并通过与各地领队、教练的沟通协调,积累了宝贵的实战经验。她始终牢记自己代表着粤港澳大湾区志愿者的形象,这份使命感支撑她克服每个挑战。令郝燕婕同学感动的是,学校在生活学业上的周全保障和带队老师的全程陪伴,让她能安心投入服务。

文学与传媒学院志愿者代表 羽珉菏

来自文学与传媒学院的羽珉菏,在此次全运会赛事中担任体操赛事的引导员工作。她分享道,为了胜任这份工作,她付出100%的认真去了解各类比赛的项目与场地布局,只有如此才能高效指引运动员抵达赛场。谈及收获,羽珉菏同学认为这段志愿服务经历为作为播音与主持艺术的学生提供了宝贵的专业学习的宝贵积累,不仅丰富了自己的主持内容素材,更锻炼了自身面对大场面的心理素质。

人工智能与电气工程学院志愿者代表 陈健

来自人工智能与电气工程学院的志愿者陈健,在十五运会期间承担贵宾厅与主席台接待工作。为胜任岗位,他主动学习专业礼仪,掌握标准引导动作为赛事提供高质量服务。陈健同学坦言这一身份让所有志愿者倍感自豪,也点燃了大家的服务热情。他特别提到,学校为志愿者提供了统一住宿、免水电费及全套生活用品等贴心保障。这段经历让陈健同学深刻感受到,志愿服务既是展现学子风采的舞台,更是一次难得的成长历练。

人工智能与电气工程学院志愿者代表 吴逸凯

来自人工智能与电气工程学院的志愿者吴逸凯,在本届全运会中承担安保辅助工作。回顾这段服务经历,他表示自己通过系统性的赛前培训收获了专业知识的全面提升,这是此行最宝贵的成长。作为校青年志愿者协会成员,他始终秉持志愿服务初心。吴逸凯同学特别提到,在遇到难以独自解决的问题时,学校的带队老师与管理团队总是及时给予关心和帮助。无论是工作中的协调支持还是贴心安排的接送班车,都让他深切感受到学校对志愿者团队无微不至的关怀与保障。

法政学院志愿者代表 林春希

来自法政学院的志愿者林春希,在本次全运会中承担志愿者管理工作。面对需要统筹管理200余名志愿者的重任,他坦言压力与动力并存。虽然在实际管理中会因众多师生的关注而感到紧张,也担心言谈举止可能产生的影响,但这份责任恰恰转化为了他坚持的动力。林春希同学表示,相较于管理者,自己原本更倾向于作为普通成员参与服务,但既然承担起管理职责,就会全力以赴。尽管岗位挑战不小,他依然以积极态度面对,将这次经历视为一次难得的锻炼与成长机会。

经济与管理学院志愿者代表 刘畅

来自经济与管理学院的刘畅在本届全运会体操赛事中担任医疗辅助志愿者。他表示自己最大的转变是从个体思维转向集体思维,通过与各岗位人员的高效协作,显著提升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刘畅同学坦言,肩负保障赛事医疗安全的重任,这份强烈的责任感成为克服困难、坚守岗位的强大动力。谈及暖心时刻,他特别提到学校为志愿者举办的集体生日会,这份关怀让他深切感受到学校对“志愿小海豚”的重视与支持,也成了他服务期间最珍贵的精神鼓舞。

体育科技学院志愿者代表 钟震宇

来自体育科技学院的钟震宇,在十五全运会志愿活动中负责教育拓展相关的志愿服务。回顾从选拔到正式服务的全过程中,他表示最大的成长是真正地理解了“坚持”的含义,书中所学终觉浅,通过这次漫长的赛会的亲身投入,才使他切实体会到书中所学背后带来的精神力量与重量。作为全国唯一承接赛事志愿服务的民办高校学生与肇庆赛区众多志愿者之一,深感肩上沉甸甸的责任与担当,时刻提醒与督促着自己必须全力以赴,不负众望。

文学与传媒学院志愿者代表 李伟棉

来自文学与传媒学院的李伟棉,在本届体操赛事中担任贵宾厅主席台服务岗成员。她回忆道,现场服务颇具挑战性。现场会议氛围凝重,她与她的小伙伴们需要在期间为领导倒水,很怕打断进程或操作出现失误,但这锻炼了自身的心理素质与服务礼仪。作为全国唯一承办赛事服务的民办高校的学生和众多志愿者之一,能从电视机前走到现场,能以志愿者身份亲身见证大赛举办,她深感自豪,也常与同学分享这份喜悦。

法政学院志愿者代表 肖睿

来自法政学院的肖睿担任志愿者管理岗位工作,在本次的毽球赛事中,负责统筹志愿者信息与赛会期间考勤协调。她分享道,沟通是关键,要相互理解、各退一步,最终确保岗位的正常运转。从选拔到正式志愿服务,这段经历让她收获颇丰,她在其中学会了更加有效地沟通,也懂得了如何优化岗位安排。这段十五全运会志愿服务经历不仅锻炼了她的组织和沟通能力,更让她学会如何在现实中有效解决问题。

文学与传媒学院志愿者代表 张碧仪

来自文学与传媒学院的张碧仪,在赛事志愿活动中担当青年组国家男队体操队运动员引导员。她坦言,为胜任岗位,她提前做足准备,一边调整体态、加强站姿训练,展现最佳精神面貌,一边做好预设工作中可能被问到的问题、制定应对方案,更反复进行心理调适,避免出现带错路线的错误出现。谈及收获,她认为这次的全运会志愿服务工作不仅提升了服务意识与责任感,还学会了以更平和的心态看待热门人物,这段经历成为她成长路上珍贵的印记。

团委带队教师 李咨莹

来自团委的带队教师李咨莹详细介绍了团队参与多项活动的筹备进展与后续计划。她强调需持续关注团队成员士气,保持积极的工作状态,并对学校在相关工作中给予的支持表示感谢。李咨莹老师指出,相关准备工作早在5月28日就已启动,初期已安排十名同学负责具体事务。工作内容从健球项目逐步推进至体操适应阶段,近期将全力投入紧急性活动的筹备。她还透露团队将于11月底继续参与残奥会田径项目服务,计划再派遣十名志愿者,这体现了团队持续服务大型活动的常态化工作模式。

体育科技学院带队教师 曾志华

体育科技学院的带队教师曾志华总结全运会志愿服务提出三点启示:一是建立校地联动机制,推广赛事协作经验;二是完善分层培训体系,按岗位需求定制内容;三是形成反馈复盘流程,持续优化活动质量。令他印象深刻的是志愿者的主动补位意识与人文关怀精神,如主动疏导人流、贴心服务老年观众等细节。针对组织难点,曾志华老师指出需解决服务周期与学业安排的时间冲突,并加强实景演练以促进理论知识向实践能力转化。这些经验为学校未来开展大型实践活动提供了重要参考。

文学与传媒学院带队教师 王振

作为长期参与学校大型活动组织的教师,王振老师深切体会到学校各项工作始终保持着高水准。学校在省、市、区各级层面都获得一致好评,这既得益于学校的坚强领导,也离不开后勤保障的有力支持。在十五运会体操青年组赛事期间,志愿者团队展现出的三种特质令王振老师印象深刻:一是特别能吃苦的坚韧品质,二是特别能团结的协作精神,三是特别高效的工作作风——任何问题都能在第一时间得到迅速解决。这种优秀的团队表现,让他对后续赛事的服务工作充满信心。

经济与管理学院带队教师 曾梓晖

来自经济与管理学院的带队教师曾梓晖表示,能够加入十五运会工作团队服务学校与全运会,他感到十分荣幸。在已成功举办的毽球赛和体操青年组赛事中,最令他印象深刻的是学校对团队士气和人文关怀的高度重视。他特别提到,学校在每项赛事期间都精心组织志愿者集体生日会,这样的暖心举措不仅增进了团队成员间的了解,更有效提升了整体士气。曾梓晖老师衷心感谢学校为志愿者们提供的各项保障与福利,这些贴心安排为志愿服务工作提供了坚实的后盾支持。

从赛场上运动员的拼搏之美,到志愿服务中的奉献之美,“校长下午茶”正以其独特的温度,构筑着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新场景。

这场下午茶,喝的是茶,品的是情,凝聚的是心,彰显的是广州应用科技学院以生为本、立德树人的教育初心。

以茶相约,以心育人。广州应用科技学院将继续打造更多有温度、有深度的育人平台,让“适者大成”的理念在每一个学子心中生根发芽,激励他们在新时代的征程中,以奋斗之姿,书写更加精彩的人生篇章!


采写:融媒体中心小应+ 张含静 张炜盈

摄影:融媒体中心小应+ 蔡梓昂 李梓悦 王凌杰 姚甲宙 江可晴

视频:融媒体中心小应+ 蒋斯淇 袁一丁

编辑:党委宣传部 潘雨欣

审核:李帆

广州校区: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朱村街朱村大道东432号

肇庆校区:广东省肇庆市鼎湖区莲花镇丰乐路20号

邮编:511370   电话:020-82850018、0758-2630111

招生专线:020-82856988、82856989、0758-2630111(传真)

版权所有@广州应用科技学院    粤ICP备15023299号-3    粤公网安备44011802000358号